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化文学 -> 列表

2023年05月17日 11:42:16 来源:平阳县融媒体中心

  谢荣 编辑 王秀华

  灯,是老家的魂。

  夜色开始降临,一点一点从远处慢慢爬来,渐渐地蔓延了整个村庄,四处一片沉寂。一盏盏煤油灯开始从家家户户亮起,飘摇不定的微弱火苗便点亮了整个家。

  漆黑的冬夜,外面寒风呼啸。一家人挤在饭桌边,陪伴我们的就是一盏昏黄的煤油灯。荧荧灯火,飘飘摇摇。爷爷吃得最快,他蘸蘸酱油,就能把一碗番薯丝饭吃光,不留一颗饭粒。他边吃边说:“吃饭要配什么菜?只要几口就可以吞完了。”爷爷很反对我们边吃饭边说笑。而我们呢?当然是表面上点头,等爷爷一转身,又乐开了。父亲也继承了爷爷的传统,吃饭时不许我们说话,更不能嬉闹了。和他在一起吃饭感觉很不自由,于是我们都有意避开与他一起吃饭的时间。只有母亲能理解我们。我们在一起就有了无限的乐趣,灯火虽朦胧,心却是明亮的。

  我难以忘记,昏暗的灯光下,母亲那双勤劳的手。洗碗、扫地、洗衣服、烧开水……这些都是她每天必做的功课。有母亲在家的日子,开水瓶里总是满满的,倒出的开水总是烫烫的,我们的心总是暖暖的。庄稼人白天的农活是干不完的,夜里加班加点是常态。单单准备第二天的猪食,母亲就忙得够呛了。切番薯藤、剁水葫芦叶,她经常要忙到半夜。尤其是水葫芦叶,切了之后双手会感到奇痒。

  我难以忘记,昏黄的灯光下,自己挑灯夜学的情形——一盏煤油灯,就是每个夜晚的全部光明。一盏煤油灯,点亮了我的童年和少年。犹记得,小学五年、初中三年的读书生活,我便是在这一盏盏煤油灯下度过的。灯芯即将燃尽,灯花响时,母亲便拿针挑拨灯芯,灯火顿时明亮。夜里学习,我难免会打瞌睡,经常被烧焦了头发。母亲看到,关切地说:“早点睡,明天早起再做吧!”而我却擦擦眼睛,洗把脸,继续奋战。

  灯,是村庄的根。

  夏夜,村庄寂寥,低矮狭窄的一扇扇窗户透着点点灯光。村庄里每家人都点着这样一盏灯,映着对方,也照亮了村庄的路。

  此时,孩子们出来了。有月亮的晚上更是热闹——搭起竹板床乘凉的,月下玩捉迷藏的,更有抓蝈蝈、萤火虫的。原本沉睡的村庄又开始苏醒了。大人们总是拿着扇子一边缓慢地摇动,一边谈论着播种、耕耘、收成,不知不觉,辛苦的一天又过去了。虫儿、狗儿、猫儿也过来了。它们过来凑凑热闹,也许是怕黑想蹭点灯光吧!

  朝着灯光,我时常会走山路回家。虽然是黑夜,但我坚信有灯光的地方就有家。这朦胧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只要灯光不灭,我会找到自己的村庄、自己的家。

  一夜一夜的灯光,像树根扎入地下,也扎在我们的心里。只要灯火相传,就会让人心生温暖;只要灯灯相映,就会让村庄焕发生机。

  一盏盏煤油灯,它就是村庄浑浊不清的眼睛,熏疼了祖祖辈辈的贫瘠苦难,也映照了我的点滴往事。它虽不耀眼绚丽,却也点亮了无法忘却的亲情和乡愁。

  走在人生漫长的道路上,难免行色匆匆、步履维艰,但蓦然回首,翻阅自己的心灵,只要找到那一盏灯,心就亮了。

网络编辑:雷鹏

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