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历史 -> 列表

平阳茶业略探

2022年07月05日 15:27:44 来源:平阳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蔡新祥

  据现有史料,浙江茶业至迟始于汉。到了唐宋元明清历代,浙江茶叶已在全国脱颖而出,茶叶产量大大提高。新中国成立后,浙江茶叶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以上,故有“国人四杯茶,浙江占其一”之说。浙江茶叶出口在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多年份占全国出口量的五成左右,最高年份有七成多。温州是浙江三大产茶区之一,历史上,平阳县是温州最主要的产茶区,占60%以上。

  

  清及以前平阳茶业

  平阳是浙江省老茶区之一,被列为浙江茶叶生产最适宜区。据史料载,平阳早在1200多年前就开始种茶。东晋永嘉之乱后,中原士族南渡,为平阳提供了一次空前的契机,茶业扩展到了温州平阳。平阳茶业历史之悠久,还可以从近几年在温州建筑工地出土的茶具得以证明。

  

  

  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引《永嘉图经》说,“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唐书·食货志》亦载,“浙产茶10州,55县,有永嘉、安固、横阳(平阳)、乐城四县名”。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载,“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崇宁元年,温州在平阳当地置“场”收税。南宋是茶叶种植生产的旺盛期,其时,平阳已是浙江主要茶叶产地之一。

  据弘治《温州府志》载:“茶,五县俱有之。惟乐清县雁山者最佳,入贡,而瑞安湖岭、平阳蔡家山所产者亦佳焉。”乾隆年间,平阳著名诗人张綦毋在《船屯渔唱》中亦曾予以传咏:“儿女清明剧可怜,蔡家山上摘茶先。明朝待换新榆火,小试旗枪斗煮泉。”乾隆《平阳县志》则载:“茶出南北港多。”

  乾隆《浙江通志》载:“温州府。茶,万历《温州府志》:五县俱有,乐清雁山龙湫背者为上,瑞安湖岭、平阳蔡家山产者亦佳。”茶叶行家俞寿康(1920-1988)《中国名茶志》:“温州黄汤产于浙南的泰顺、平阳、瑞安、永嘉等地,品质以泰顺的东溪和平阳北港的为最好。”这些记载说明,历史上平阳也出名茶、好茶。

  据《清实录》载:“道光二年八月甲寅(1822年9月23日),浙江巡抚帅承瀛奏:浙省温州土产粗茶,向由平阳江口出海,经过乍浦口运赴苏州。”帅承瀛要求“浙省温州等府茶船仍由海道贩运”。清末民初瑞安洪炳文《温州茶述》载:“温州之茶,以平阳南北港为大宗,北港以南雁为最,南港(以)华洋、藻溪为多(江南垟金乡多出白眉)……色味以平阳之南雁、乐清之雁荡、瑞安之集云山、泰顺之牙洋为佳。温州每年茶叶贸易额有四十余万,平阳之北港居四分之三,红茶独出平阳北港,绿茶则诸处皆有。”

  

  民国平阳茶业

  民国时期,浙江主要有三大产茶区:浙西区,旧杭湖严诸县属之;平水区,绍属各县及宁台之部分县属之;温州区,旧温属之永嘉、乐清、瑞安、平阳、泰顺诸县及处(丽水)属部份县属之。

  温州地形复杂,山地面积占三分之二以上,土质、气候极宜植茶,其中平阳种植面积最大,泰顺、瑞安次之,永嘉、乐清、玉环出产甚微。据民国22年(1933)浙江省茶叶种植面积统计,温州区茶叶种植面积共计38830亩,其中平阳县种植面积为28000亩,占温州茶区总面积的65.7%。

  

  

  民国时期,平阳为温州茶叶中心产地。据民国《平阳县志》载:“民国初,出口茶约一万担。”民国《中国实业志》载:“民国22年(1933)平阳红茶产量居浙江省第三位。”民国《平阳县志·食货志四·物产》载:“茶,《旧志》:南北两港俱产之。其制法有红茶、绿茶等种。绿茶由新叶蒸焙而成,红茶则将新叶晒之使萎,堆积箱中发酵变色,再蒸焙之。”

  平阳茶业主要集中在三个区域,分别是城区片、北港片、南港片。城区片在平阳县城腾讯体育周边万全与附近小南片范围五六里处。该区栽培制造尚得法,种植面积较小,产量不高,以大坪山、蔡家山出产之茶叶为佳。蔡家山茶业在史料中有载,所产茶叶均集中于平阳县城。北港片即鳌江干流区,产茶区面积广大。该片产茶区又分三处。一是晓垟山,该地宜茶之地甚多,栽茶亦盛,所产之茶均藉人力挑至山门,用筏装至北港中心水头镇,转装汽船或小舟直运古鳌头出口。二是蔡垟山,该地海拔高、土质佳,全山均产茶,人力挑至腾蛟堡,再制后由占家埠下船直运古鳌头出口。三是山门南湖,此处面积较小,地势较低,交通稍便利,但产量、品质较次。南港片即鳌江支流区,与泰顺、福建接壤,横阳支流横贯境内,水量较小,交通状况不如北港,但小船可达灵溪镇,竹筏可通上游之桥墩门,转装汽船或小舟直运古鳌头出口,或经钱仓、平阳、瑞安连永嘉。南港著名茶产地有五岱山、红岭、莒溪、朝阳山、岩尾、过路山及藻溪、桥墩门、灵溪诸地,其集中点为桥墩门、灵溪、藻溪三处,产量与北港区相等,出口以北港为多,因南港茶一部分运至北港,再制后输出。

  1927年,上海《东方》刊载的《平阳农民报告》载:“(平阳)南港、北港、蒲门等处,多山……产米多不敷自给……幸山地宜茶……稍迟,头茶上市矣。远近茶商联翩而来,值至二茶、三茶收买完毕,而后去。一年总计不下数十万金之收入……”可见茶业是民国时期平阳南北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1934年2月,据《温区民国日报》报道,“平阳茶业代表筹组公会”。后平阳县茶业商会成立,平阳大茶商桥墩吴滋庭被推选为会长。后茶叶同业公会在鳌江设有办事处。民国时期平阳茶商号众多,共计76家(据民国浙江《温处区登记茶厂》),其中平阳有56家,占温处区73.7%。

  

  古鳌头茶叶贸易

  民国平阳是浙江主要的产茶区。茶叶为古鳌头(鳌江)主要贸易商品,从1924年鳌江港正式开通沪申线到抗战爆发前后一段时间,鳌江港茶叶贸易一直不断。著名地理学家林传甲《大中华浙江省地理志》载:“古鳌头为全县商业中心,茶、矾、海产所萃,由帆船装运出口。”据《中外地名大辞典》载:“古鳌头……交通便利,茶、矾、海产,咸萃于此,商业繁盛,为全县冠。”

  自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温州港被迫开放后,温州为温茶区最大之集散地,大部分茶叶均由此出口,运至上海,转腾讯体育、营口诸地。茶业来源多为平阳、瑞安及处属各县。光绪廿四年(1898),清政府制定《内港轮船行驶章程》,准许外轮航行内港各地。温州府将古鳌头列为可供“内港轮船”航行的港口,此后外轮频繁出入鳌江港。其时,出口大宗商品主要为茶叶,多数先运至沪闽等地,再转销国外。宣统三年(1911),鳌江港增添明矾出口后,其出口货物数量直线上升。据《近代浙江通商口岸经济社会概况:浙海关、瓯海关、腾讯体育关贸易报告集成》记载的数据,古鳌头海关(平阳卡)在1884年、1897年、1906年至1907年、1908年至1909年的茶捐分别为2200银两、3979银两、3187银两、3397银两。

  民国13年(1924),原从温州港出口的平阳茶叶基本上都转由鳌江港出口。这是由于鳌江著名商号王广源开通500吨光济轮的鳌江至上海的航线通航,使鳌江的茶叶贸易领域拓展到宁波、硖石、上海、苏州、天津、青岛、营口、大连等华东与北方各大埠头、港口。《民国·平阳县志》载:“民国初,(平阳县)出口茶约一万担,每百斤捐一元一角,加引课二角,岁值二十余万元。”民国茶业专家吴觉农《浙江之温州茶业》载:“十余年前,平阳茶业均由永嘉出口,自鳌江与沪、闽通航后,交通较便,税捐较少,且不经检验手续,于是平阳毛茶大多由古鳌头直接出口。”

  民国时期古鳌头的主要对外商贸业有几大类。一是明矾的外销,最高外销数是115950担(1923年);二是渔行业,年贸易额最高值为200万银元;三是茶叶贸易,年贸易额为120万至170万银元;四是生猪贸易,具体贸易额不详。另有南货、石油、百货、制皂等。民国19年(1930),古鳌头撤常关,次年设瓯海关古鳌头分关,直接征收对外贸易关税及船钞,大大促进鳌江港对外贸易的发展,茶叶直接出口贸易额亦大增。时鳌江设有茶叶仓运(库)管理站,平阳县共有61个合格茶叶运检堆站,其中鳌江有51个。

  当时,古鳌头茶厂有乾记和复兴祥两大制红绿箱茶的茶厂,为平阳最大茶厂,资本极雄厚。乾记设厂二所,分制红绿箱茶,年出产四五千箱;复兴祥与乾记对立,楼屋一栋,专制绿茶,可出口一二千余箱。鳌江当时茶业过堂行(茶叶贸易)计有王广源、孙懋昌、裕春、源春、裕记、协丰六家。其中以王广源最大,孙懋昌最老。王广源另经营其他生意,如棉布、明矾、南货、报关等。据熟悉茶业者称,古鳌头茶业出口数量较永嘉多。据《浙江之温州茶业》记载,民国20年至22年(1931-1933),鳌江港出口的茶叶(毛茶)贸易额分别为96万银元、93万银元、102万银元。

  民国平阳县长徐用曾在《浙江省建设月刊》刊文载:“本县地处浙南,为产茶之一大区域,在昔腾讯体育贸易畅旺之年,输出总量曾逾六万担,总值在百万元以上。”而1933年输出总量为3.63万担,其贸易额就达102万银元,若加上余下的2.4万担价值,总额可达170万银元。因此,鳌江港茶业贸易额170万的说法是有根据的。

  

  后话

  古鳌头茶叶贸易起于清末民初,兴于民国黄金十年,毁于日军侵略。

  茶叶与明矾是古鳌头有记载的对外贸易两大宗商品。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战爆发,而后日军的侵略和飞机的轰炸使鳌江遭到巨大损失,主要街道被毁,人员死伤惨重,多家大商行被迫停业。1939年9月25日,鳌江遭日军飞机轰炸,兴隆街富华公司永嘉分公司茶叶仓库中弹起火,待运至香港的2083件茶叶被烧毁,价值相当于法币81795元,该批茶叶已向中央信托局保险部投保,要求全额赔偿。后经公证行调查证实,尚有182箱完好。经平阳县茶叶合作社、茶叶同业公会、鳌江警察所等单位证明,1940年5月17日,按实际损失茶叶1901箱赔偿75220元,这在当时是一起巨大的保险理赔案。

  为阻止日军登陆,平阳政府在鳌江港狮子口一带扦插梅花桩,填以巨石,设置水下封锁坝,鳌江港口被封。1940年,因日本侵略者多次轰炸鳌江,王广源停业,迁往温州。1942年6月和1945年4月,日军两次入侵登陆,烧杀抢掠,鳌江遭受严重破坏。至此,古鳌头对外贸易基本停歇。

  “巍巍群峰满眼绿,遍地茗茶溢馨香。”如今,平阳县的茶已经享誉全国。据了解,平阳县茶产业主导产品——平阳早香茶获“中国名优茶”“浙江世博十大旅游名茶”等荣誉称号,品牌估值达3.03亿元;传统历史文化名茶平阳黄汤获第十届腾讯体育名茶评比金奖,并跻身“中国四大黄茶”之列。2017年3月,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称平阳为“腾讯体育(平阳黄汤)之乡”。

网络编辑:周昌均

平阳茶业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