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历史 -> 列表

明末清初浙南闽东白头军起义

2022年06月14日 10:57:47 来源:平阳县融媒体中心

  陈斌

  明末清初,有一支高举反清复明旗帜,纵横在浙南闽东的义军,因头裹白布,时称“白头军”。

  

  白头军起义初期

  起义背景

  白头军起义时间是顺治二年(1645)闰六月,当时弘光政权与潞王政权相继覆灭,浙南各县官员纷纷逃离,处于无政府状态。卢若腾《备陈东瓯匮乱情形请敕补要员疏》道:“温属五邑,今唯乐清有令;而永嘉、瑞安、平阳、泰顺俱系县佐署事,位望既轻,民心不服,百务日就废驰。”浙南一些官吏欺压百姓,激起民变。《时变记略》载:“次年(顺治二年),弘光改元。五月,大清师下江南。郡民谷稷为讪语榜之府治前。兵巡道谢鼎新、总巡厅李兆星以稷流言阻饷,斩以徇。明日,谷氏妻子、宗族,尽缟素号冤于道,百姓一时蚁集,劫人道、厅衙,尽夺其厚藏。谢、李二公逃遁,仅以身免……是时,隅乡各立乡兵,制器械,乡民猖獗,因以逋租报仇。”

  闰六月唐王即皇帝位于福州,同月鲁王监国于绍兴。可见,白头军起事的时间恰是弘光政权与潞王政权相继覆灭后,隆武政权与监国鲁王政权建立之前。

  首义的地点

  白头军起义的地点在平阳陶坑。《明季温州抗清事纂》载:“(顺治二年)闰六月,时平阳始事,陈仓起陶坑,势烈,实孚亦鼓六甲山之众以应,文渊遂提其乡较往合陶坑,复平阳,北抗者五年。文渊还里,护所为定王者以号诸健。”

  起义后,永嘉诸生张实孚发动六甲山百姓起义以响应陈仓。《明季温州抗清事纂》载:“张实孚,永嘉诸生,与瑞安邹钦尧同学,而清兵下时死节。实孚初率众助陈仓起事于平阳,声势颇烈,清师招之不顾。”原兴化县知县俞文渊也带领一些人参加陈仓的义军。光绪《於潜县志》载:“俞文渊,(崇祯)十六年癸未登杨廷鉴榜,兴化知县,坊郭人。”

  义军性质

  白头军起义初期就是一支准备抗清的义军。首先,它是受到浙东反清运动影响而起义的。南明弘光政权与潞王政权相继覆灭后,浙江许多州县纷纷递上降表,归顺清朝。清军在新占领的州县里强制推行薙发政策,激起浙东反清大起义。林时对《荷牐丛谈》载:“(顺治二年)闰六月初旬,颁开剃之令,人护其发,道路汹汹;又郡县奉檄发民除道开衢为驰马之地,人情益恇扰。”清军以为占领腾讯体育后,其他地方可传檄而定,故主力北归,浙南各县没及时派兵占领。但浙南各地受到浙东的影响,以为清军将至,故人们发动起义,准备抵抗清军。从陈仓白头军骨干来看,义军人员的构成有以陈仓为代表的小商贩,有俞文渊等原明朝下级官员,也有张实孚等明朝生员。当时,没对隆武政权发生抵抗。顺治二年闰六月,唐王即位福州,七月建元隆武,随后传诏温州。同月,鲁王在绍兴称监国,与清军隔着钱塘江对峙。当时,隆武帝派卢若腾、贺君尧、郭贞一等驻守温州,并要求解散各地义军、乡兵。《时变记略》载:“(顺治二年)闰六月,唐王即位于闽,建元隆武,诏至,府民稍定。八月,鲁王在台州称监国,帅绍兴民兵守西兴,朱大典守金华。大清师至杭,相距二载。时温州饷输鲁王府,济西兴;官吏由闽选用,抚院大官俱驻温。桐山为出入孔道,军民倡叛者,捕首恶,波及无辜亦众。会有赦诏,从宽论治,各处乡兵俱罢,惟瑞安山乡负固不解,率兵捕之。”温州归隆武政权治理后,陈仓白头军蛰伏于山林之间,几乎没有什么活动。

  

  白头军发展壮大时期

  发展壮大原因

  白头军发展壮大时期为顺治四年(1647)十月至顺治七年(1650)秋。究其原因:一是鲁王的号召。顺治三年(1646)清军占领浙江、福建以后,隆武帝遇害于长汀,隆武朝廷中一些不愿投降清朝的官员改奉鲁王。顺治三年十一月,鲁王从浙江舟山到福建厦门,顺治四年正月在长恒誓师,着手收复失地。七月,鲁王亲征,号召各地绅民响应,义军飚发,至顺治五年(1648)上半年,以鲁王为首的明朝义军先后收复闽东北三府一州二十七县。白头军也是响应鲁王的号召,加快了发展壮大的步伐。《小腆纪传》载:“我大清顺治四年,丁亥,春正月,癸卯朔,(鲁)王在长恒,称监国二年。以熊汝霖为东阁大学士,加张煌言右佥都御史。辛未,(鲁)王禡牙誓师,提督杨耿、总兵郑联皆以兵来会。”二是刘中藻攻占闽东浙南诸县。顺治四年正月,原巡抚温处刘中藻闻鲁王入闽,率所练处州兵起事庆元,连克庆元、龙泉、松溪、政和、泰顺等县,温州绅民受到鼓舞,纷纷发动反清起义,白头军得到发展壮大。《三藩纪事本末》载:“(顺治)五年戊子,大学士刘中藻恢福宁州,连复建宁、邵武、兴化三府及漳浦、海澄等二十七县,军声颇振,温、台响应。”三是清军的残暴。清军占领浙江、福建后,烧杀抢掠,激起民愤,推动了白头军的发展壮大。《竹园类辑》载:“始南寇之兴也,不过一二奸徒招集亡命,先寇某乡,食其食,抽其丁,劫其财,乡之民苦之,至不得已以兵应。夫此应之之民,虽有饥寒而乐为之者,然而胁从者固众也。使有救民水火之师,取一二渠魁而杀之,其余皆可抚也。于时剿者初无剿寇之意,兵之所至,一二渠魁与其党先遁,独百姓有家室者顾眷牵制而不得去,剿者遂指为寇而剿之,且明知其不为寇而亦剿之。而焚其室庐,卷其财物,掠其子女而后去,于是百姓始畏兵甚于畏寇矣。”

  白头军发展壮大的标志

  一是陈世亨攻占瑞安城。顺治四年十月,陈世亨率白头军收复瑞安,因援兵没及时赶到,瑞安城重新陷落。《时变记略》载:“丁亥(顺治四年)岁,更制已期,然民心犹惑,如瞻乌靡止。三十二都民陈世亨等因有司清丁胥役,科索不堪,号召蠢愚五六十人假起义为名,谋袭城。”《小腆纪传》载:“陈世亨,不详何处人,官中书舍人。丁亥秋,鲁监国入闽,世亨以一旅复瑞安,援兵莫继,被执不屈死。”此后数年浙南白头军起义风起云涌,一些白头军起义也打着祭奠陈世亨的旗号起事。故白头军的发展壮大可用陈世亨攻占瑞安城作为主要标志。

  二是该时期白头军发展迅速,人数有十万余,占领温州广大的农村及台州、处州、闽东部分地区。《明季温州抗清事纂》载:“何兆龙、徐裕、陈仓、程若岩等皆裹白布为号,众至十万,弥山塞谷。瓯五邑及台、处各县境尽为所据,官兵收□不克。”

  三是何兆龙被推为大帅。《明季温州抗清事纂》载:“(顺治四年十二月)永嘉方岙生员何兆龙假祭陈世亨为名,倡众聚啸山中,出没永、瑞、平各邑,党与浸盛。永嘉举人林梦龙以入城被守者所辱,亦往乡聚众响应,共推兆龙为帅,号‘太师’。”

  四是接受鲁王封号。白头军首领何兆龙等人均接受鲁王的敕封,接受鲁王政权的领导,进攻温州,以策应福建的反清运动。《明季温州抗清事纂》载:“(顺治六年)二月,原任中书舍人何兆龙复创呼起,以诸健攻温州,监国与敕印,称将军,事不克。”民国《平阳县志·武卫志》载:“五年戊子……中藻自称阁部,尤希增为总兵,尤希和为副将,平阳廖元为参将,陈仓为护从。”

  主要战事

  在这期间,白头军曾向清军等发起过一系列进攻。顺治四年十月,陈世亨率领白头军收复瑞安,后因援兵未及时赶到,瑞安城重新陷落。十一月十五日,尤山野(尤四)聚众千人,围攻平阳城;十二月初四,汪佑、尤山野等再次进攻平阳城。这一年,永嘉人董克慎进攻仙居。顺治五年五月,陈仓围金乡城,八月九日,攻陷金乡;何兆龙进攻瑞安城,败;进攻楠溪,败;进攻温州府城,败。六月,何兆龙攻陷宁村、永兴堡;何兆龙攻永昌堡,不克。秋,何兆龙围瑞安城,并攻陷沙园所、海安所。十月,官兵攻泰顺,泰顺不守;十一月,白头军吴某收散兵,复攻泰顺,败;顺治六年二月,何兆龙率军攻温州,不克;四月,刘中藻在福安吞金自尽,福建全境又被清军占领。白头军失去了屏障与支援,但他们仍在坚持反清复明的战斗。四月,瑞安张所突入泰顺各乡;七月,陈杜之、胡元进攻乐清,败。何兆龙屯楠溪,攻入台州各地。顺治七年五月,陈仓攻入蒲门;六月,尤希和攻入蒲门。

  

  大部失败及余部活动

  大部失败

  白头军大部失败的时间为顺治七年(1650)冬至顺治八年(1651)春。失败原因有三。一是闽东刘中藻义军失败。清廷于顺治四年十一月派遣礼部侍郎陈泰为靖南将军,率领梅勒章京董阿赖、刑部侍郎李延龄等统兵南下福建,配合浙闽总督陈锦的军队大举反攻。鲁监国政权内部因郑彩排除异己不能团结对敌,福建各地相继失守,刘中藻领导的义师也被清军击败。顺治六年四月,刘中藻自杀殉国。《小腆纪传》载:“明年(顺治六年),四月,食尽,中藻知必陷,遂冠带坐堂上,为文自祭,吞金屑死。”刘中藻领导的义师失败后,白头军失去了支援。二是浙东义军的失败。鲁王入闽后,曾令兵部尚书卢若腾到浙东一带发动反清起义。《鲁之春秋》载:“唐王败,鲁王监国入闽,若腾入朝,授原官,加督师。若腾募兵沿海,入大兰,预山寨之谋。”“大兰山,即四明之中峰也。”清廷暴政激发了浙东人民的反清情绪,反清浪潮此起彼伏,但在清军的反扑下,许多反清山寨相继沦陷。《小腆纪年附考》载:“(顺治七年九月),我大清兵克四明山寨,明鲁兵部右侍郎王翊以其众入海,御史冯京第为叛将王昇所杀……我大清兵克大皎山寨,明鲁御史张梦锡死之。”浙东诸多山寨的失守,使白头军失去了屏障。三是白头军内部有叛徒出卖。清军清剿白头军时,先进攻永嘉的郑先锋部,抓获了郑先锋。郑先锋投降,并带清军逐山搜剿。《时变记略》载:“庚寅(顺治七年)冬,金华总镇马鉴往辙,从处州山间出兵,先擒永嘉山乡渠首。时寇郑先锋首降,马即授以原职,用为向导。郑为宣力,由永至平阳、桐山,犁庭扫穴,皆从山间驰驱。”

  由于福建全境陷落,浙东义师主要力量被剿灭,清军调动力量进攻白头军。清金华总兵马进宝率部逐山进剿,逐处追捕,白头军许多将领被俘,大部也被剿灭。《明季温州抗清事纂》载:“清金华总兵马进宝率官军来温,与王晓、萧起荣等先截夺南北江船,从处州山间出,首擒郑先锋,乃由永、瑞、平抵桐山,皆在山中驰驱,逐处搜寻,何兆龙、石旗牌、陈仓等相继就戮。”

  余部的活动

  白头军大部被剿后,余部坚持斗争。顺治十三年(1656)十月,白头军余部曾攻占过泰顺县一些村落。《明季温州抗清事纂》载:“(顺治十三年)十月二十六日,有白头党阑入泰顺境,叶瑞阳一带村落皆被占据。”顺治十五年(1658)十一月,郑成功部主力驻扎在温州、台州等东南沿海一带,白头军余部再次发动起义,响应郑成功部北伐。民国《平阳县志·武卫志》载:“(顺治十五年)十一月,邻邑山寇复作,构联郑兵为乱。”顺治十六年(1659),清军采用剿抚结合的手段,消灭了白头军余部,至此,白头军余部活动基本停止。民国《平阳县志·武卫志》载:“十六年己亥,副总兵张思达领官兵至,先剿山寇,招抚巨魁华胜、林则忠等。是时郑氏饷船分布江口南岸,思达至金乡,擒获郑饷官申解,饷船畏遁。”

  “横海羽旗何地指,遍城甲骑几时休?”明末清初这支纵横在浙南闽东的白头军,是历史上对平阳影响最大的义军之一。其人数多,鼎盛时多达十余万人;时间长,从顺治二年闰六月起义,到顺治十六年余部失败,共坚持了十四年;活动区域广,白头军活动的区域,以温州为中心,涉及到浙江台州、处州,以及福建的闽东地区。同时,不仅接受过南明鲁王政权的领导,余部也响应过郑成功部的北伐行动,在浙南闽东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网络编辑:张超霞

明末清初浙南闽东白头军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