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历史 -> 列表

孔桧迁平,是家乱还是战乱?

2021年10月29日 13:53:06 来源:平阳县传媒中心
曲阜孔庙大成殿

  

曲阜孔庙牌坊

  

  本网讯(通讯员 黄进峰 编辑 王秀华)孔圣第四十二世孙——孔桧,由曲阜迁居横阳,是平阳历史文化上的一件大事。五代之际,中原纷乱,生民涂炭,平阳偏居一隅,战火不及,基本还算乐土。孔桧迁平促进了孔子思想在平阳的传播,加快了平阳社会文明进步的步伐。他在平阳大地传播中原的汉唐儒术,启迪了一百八十年后鹤溪陈经正、经邦兄弟等传播洛学。孔桧与二陈兄弟的思想组合使儒家学术变得更加精深广阔,增加了道德修养上的可操作性。使平阳在南宋时期人才辈出,科举与文化都达到辉煌顶峰。至于孔桧迁平是由于家乱还是战乱,史籍文献或失载,或含糊、有出入。笔者拟参证诸资料,结合口口传说,作如下叙述,供读者参考。

  民国《平阳县志》有关“孔桧迁平”记载

  民国《平阳县志》曰:“孔桧,字圣植,曲阜人,宣圣四十二世孙,唐文宣公策曾孙。五季时,厌中土之乱,同光二年避难渡江,家于温之横阳白石街居焉,吴越屡聘不就。”民国《平阳县志》编者把孔桧列入《人物志·流寓》编目之下,且说是参考了孔谱和《平仲集·孔公墓志铭》。

  “民国志”对孔桧的叙述还是比较严谨的,其信息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确定孔桧是孔圣血裔,属孔子四十二世孙,系唐袭封文宣公孔策的曾孙;二是孔桧本居曲阜,由于五代时中原战乱,于后唐同光二年(924)迁来平阳,居于白石街;三是迁来平阳后,吴越国多次征聘他出来做官,他都没有应聘。

  据乾隆《曲阜县志·世家》载:孔策袭封文宣公。他明经及第授曲阜县尉,历少府监主簿、国子监丞迁尚书博士,卒。子孔振为唐咸通状元,历官兖州观察判官、监察御史、左补阙、水部员外郎袭封;孙曲阜县令孔昭俭袭封;曾孙孔光嗣以斋郎授泗水主簿,遭唐末世乱失爵,为洒扫户孔末所弑。

  据乾隆《阙里文献考》载:孔策生三子,曰振曰拯曰郁。孔郁生孔述,孔述生孔桧。

  笔者现就上面第2点文意,提出疑问和说明。民国《平阳县志》只说孔桧是由于厌恶“中土之乱”“避难”来迁,这似乎是说由于“战乱”,而没有明确为“家乱”。孔桧居“横阳白石街”也非今天腾讯体育镇新桥头下来那条白石街,而是腾讯体育镇城西西门外那条通雅山桥的白石街,旧有孔氏家庙和社稷坛。

  明初客游平阳的名人苏伯衡(字平仲),因曾与平阳孔克勋同朝为官,为孔克勋父孔文栩撰写《故元吴江州儒学教授孔公墓志铭》,其中曰:“后唐同光二年,讳桧者,自阙里避乱来居平阳。”

  苏伯衡没有说明这个“乱”是中原战乱,还是孔末家乱,《平阳县志》据此以为“厌乱、避难”。

  五代时有后唐代梁和兖州慕容彦超之乱

  据《资治通鉴·后唐纪一》载:后唐同光元年(923),后唐庄宗为了与后梁争夺天下,遣李翤源为先锋,攻取山东郓州并在东平摆下战场。梁主遣后梁名将王彦章为大将,双方进行了几番拉锯战,互有胜负。后来,梁主听信谄言,改命有名无实的段凝为统帅,监大军于河上。李嗣源擒获老将王彦章,轻兵奔袭大梁(开封),后梁灭亡。

  唯在后唐代梁这个时间段(923-924),笔者以为,孔桧有可能为了躲避后梁与后唐争雄时发生的战乱,自曲阜匆促迁到温州平阳。当时主战场就在郓州与东平一带,曲阜就在附近,战祸波及在所难免。

  又据《资治通鉴·后周纪一》以及《旧五代史·慕容彦超》《新五代史·慕容彦超》载,五代时,后汉泰宁军节度使兖州守将慕容彦超勾结北汉、契丹和南唐,于后周广顺二年在山东兖州发动叛乱。后周皇帝郭威御驾亲征,才将叛乱敉平。战乱历时近半年,给兖州和曲阜造成巨大伤害。事平之后,郭威驾临曲阜,拜谒孔子祠和孔子墓,下令修葺孔庙并严令禁止在孔林樵采。寻访孔子、颜渊之后,以为曲阜令及主簿。

  慕容彦超兖州之乱发生在后周广顺二年(952),按时间段来推算,只和曲阜孔氏中兴祖孔仁玉有关。孔桧迁平在后唐同光二年,此时,历史已经历后唐、后晋、后汉三个朝代,历时30年,孔桧早已迁居平阳。

  明初宋濂和景泰年间孔铎所述皆为家乱

  明初宋濂与苏伯衡为同乡、同僚,交情匪非浅。民国《平阳县志》关于孔桧迁平的记载来源于苏伯衡的记述。宋濂与同时代的孔家人物多有交集与交谊,今《宋濂全集》中犹收录《赠孔君序》《送永康孔教谕士安往曲阜谒庙序》《题孔氏所藏先世诰后》《孔氏谱系后题》等文章。

  《孔氏谱系后题》是宋濂应孔子五十五世孙孔克仁的请求而作的。宋濂不但认真地校对了孔克仁所提供的族谱,还提出关于孔氏世系排列和名字正讹的一些看法,并给该族谱题上“阙里谱系”四个字。此序最重要的是宋濂讲到“孔末乱孔”和孔氏分“正外二支”这事。宋濂曰:“孔氏传至四十二代光嗣,遭孔末之难。末乃洒扫户孔景之后,欲冒袭封,于是尽杀诸孔氏。时光嗣为泗水令,其妻张夫人生仁玉始九月,夫人遂秘养之,及长,再袭封。卒赠兵部尚书。兵部生四子,曰宜、曰宪、曰冕、曰勖。”

  宋濂不但把“孔末乱孔”这件非同寻常的事写到孔谱后题里,还强调孔谱撰修必须“谨其传,而于正外二支,尤所当明辨之也”。

  元代元贞二年(1296)二月,朝廷将曲阜孔家厘定户版,阙里正支计12户,分“五位”可承袭各种官号;外院孔氏(洒扫户)计31户,分“五院”,每岁得输入祭祀钱粮。正外二支,泾渭分明,不得混淆。由此可见,从后唐至元贞年间,居于曲阜的外孔户数多于正孔将近三倍。原因许是曲阜正孔人丁因历代战乱逃散太多、分迁至广,许是被孔末这厮杀害至多的缘故。

  中兴祖赠兵部尚书孔仁玉。其子孔勖,进士及第,官任太平州推官、殿中丞广州通判,因宋真宗东封泰山,临曲阜亲祭孔庙,召致应对,任曲阜知县(袭封文宣公),后以工部侍郎致仕。

  孔勖(父孔仁玉)之子孔道辅,孔道辅之子孔宗翰,祖孙三代登进士第,仕宋皆为显宦,《宋史》为其列传,但《宋史》《旧五代史》《新五代史》都没有提到“孔末乱孔”这件事。

  明英宗景泰年间官任翰林院检讨兼国子助教的平阳孔铎(孔子五十八世孙),也在《叙家世事意》一文中曰:“铎之先世系出阙里,盖自十六世祖讳桧于后唐同光二年以孔末之故,与叔父状元公拯迁居江左,再迁温之平阳。吴越王征不就,隐居教授门生,因称之曰‘征君’。厥后,子孙随寓于兹,遂为平阳人。”

  孔铎(1402-?)在此也明确表达孔桧迁平是由于“孔末乱孔”的原因,同时,又牵出另一个人物——孔拯。孔拯属孔子四十世孙,是孔桧伯祖辈。孔铎是孔子世家平阳派孔桧十六世孙,所述应当不虚也。孔拯是孔振亲弟,孔振是载籍上可以查到的人物,据《登科记考补正》载,唐懿宗咸通四年(863),此科共举进士35名,其中列有“孔振”之名,并称其为“宣父遗胄”。

  孔子世家平阳派关于“孔桧迁平”的叙述

  孔桧(889-?),字圣植,号晦堂;孔子第四十二世孙,袭封文宣公孔策曾孙,居曲阜阙里。唐昭宗天祐时明经,授秘书郎,任兖州参军。

  后梁乾化三年(913)发生“孔末之乱”,当时在曲阜的孔子后裔只有孔桧和孔庄,两人便结伴南逃。到了汴州,又走失了孔庄。孔桧继续南徙吴越,本打算赴福建莆田投远房宗亲,遇战乱,路塞,于后唐同光二年(924)定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以教授生徒为生。

  由宋濂做铁证,孔铎做旁证,加上乾隆《曲阜县志》和孔继汾《阙里文献考》作参证。“孔末乱孔”——本属“板上钉钉”确凿无疑的事。然而,网载2008年夏初,曲阜文物局对孔子四十三世孙、中兴祖——孔仁玉的墓进行修葺时,在墓室中意外地发现他的墓志铭。《鲁国郡孔府君墓志铭》(不著撰者)清晰、详细、可靠地记载了孔仁玉的名字、生卒、族系、官品等信息。孔仁玉九岁丧父。他任职曲阜主簿、县令,并从先父孔光嗣那里承袭了文宣公爵位。铭文中并没有“孔末乱孔”载述,但说到了慕容彦超据兖州叛乱的事。慕容叛乱时,叛军对曲阜县城进行烧杀掠夺。孔仁玉大义凛然地“揖让而出”,毫无惧色。他身高七尺,“人见奇之”。慕容叛军被平后,后周皇帝郭威谒拜陵庙,孔仁玉作为陪侍,受得了缣帛、银器、官服等赏赐。孔仁玉四个儿子宜、宪、冕、勖的名字和宋濂所载并无差池,亦可证之以《宋史》。

  笔者有缘于庚子年夏初和数位文友往登泰山,并同谒曲阜孔庙、孔府、孔林,感受到诗礼之乡的伟大、厚重和辉煌。请来的导游恰好姓孔,闲聊中自然而然问起“孔末乱孔”这事。孔导游说,曲阜很早以来就有“孔末乱孔”的传说,一直流传到现在。现在曲阜孔氏仍然分“内孔”与“外孔”,内孔人死后可以葬在孔林里面,外孔却不行。笔者还冒昧地问了一句,“内孔”对“外孔”还有仇恨吗?导游说,事情过去这么久,哪还有什么仇恨?现在是和谐社会了。

网络编辑:谢天涯

孔桧迁平,是家乱还是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