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历史 -> 列表

平阳南雁荡山的开发扬名比乐清北雁荡山早了100来年

2021年07月20日 16:05:00 来源:平阳县传媒中心

  黄进峰 编辑 王秀华

  平阳县现属国家级4A景区的有二处,一为南麂列岛景区,二为南雁荡山风景名胜区。据介绍,南雁景区分东西洞、顺溪、明王峰、碧海天城、赤岩山五大景区。景区山岳由浙闽边界的洞宫山脉延伸而来,山峰多在海拔500米以上,迂折蟠回,以北部海拔1077米的明王峰为主峰。南雁荡山以山水相因成景,以秀溪、幽洞、奇峰、景岩、银瀑、石堑等自然风光而闻名遐迩。景区内有会文书院、仙姑道观及观音洞寺院,可谓“三教荟萃,人文独钟”。

  

南雁 姜阿秀 摄

  

  文献上的南雁荡山

  按一般说法,平阳县始建于西晋太康四年(公元283),早于永嘉立郡约40年。历代正史地理志一般都不会详细到平阳县境内有啥“名山巨川”。较早的地理专著,无论是南朝顾野王的《舆地志》,还是唐李泰的《括地志》,以及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都没有关于平阳南雁荡山的点滴记载。《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平阳县时,仅很不准确地胪列二条:“横阳山,在县南二百七十里,东临大海;横阳江,在县南一百里。”

  成书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的《太平寰宇记》号称繁博,关于平阳仅记载了“一山两岭”,即楼石山、温峤岭、将军岭。成书于宋神宗元丰年间的《元丰九域志》,把平阳作为一个“望”县记载。称:“平阳。在州西南一百五里。一十乡。前仓、舥艚、泥山三镇。天富一盐场。有横阳山、平阳江。”以上两书比较著名,但都没有一丝半缕关于“南雁荡山”的记载。

  成书于南宋理宗时期的《方舆胜览》对于南雁荡山有了比较详细、准确的记载。称:“南雁荡,在平阳县。北自穹岭,南施岭西,五十里间,皆雁荡为名也。初,吴越钱王与僧愿齐同参韶国师于天台。愿齐游永嘉,礼智觉真身。闻平阳明王峰顶有雁荡山,天晴则钟梵相闻,杖锡寻访。喜曰,此山水尽处,龙雁所居。岂非西域书所谓‘诺矩罗’居震旦雁荡龙湫者耶?”

  之后,诸书关于南雁荡山的描述不绝如缕。如《墙东类稿》《三才图会》《潜确类书》《丹泉海岛录》《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以及《温州府志》《浙江通志》等。

  

  中晚唐、五代诗拉开南雁面纱

  第一个拉开南雁荡山神秘面纱的是中唐诗人李皋,他留下诗篇《游南雁荡山》,“雁荡诸奇不可穷,石梁华表远凌空。乾坤谁道洞中小,日月曾从牖里通。词客墨苔观照耀,飞仙环佩听玲珑。何当借得缑山鹤,驾入嶙峋翠几重”。

  李皋(733-792),字子兰,李唐宗室后裔,继承曹王爵位。《旧唐书》《新唐书》均有传。唐肃宗上元年间(760-762)出任温州长史,摄行州事。当时,正值“安史之乱”末期。他曾平定温州袁晁之乱。

  李皋这首《游南雁荡山》虽没录入《全唐诗》,但被《全唐诗续拾》收录。李皋是唐代鼎鼎大名的人物,集文人、学者、名宦、发明家于一身。他走进南雁荡山,留下诗篇,是山川之幸,是山水与人文交相辉映。他应当是下乡至平阳,顺道来探寻南雁荡山的。诗中“石梁”“华表”,主要写现今东洞附近会文书院的景色;“乾坤谁道洞中小,日月曾从牖里通”则几乎可以确定该句所指为今仙姑洞内;“词客墨苔”说的是,在李皋之前就已经有文人墨客到此一游,留下文墨题词了;“飞仙环佩”,虽然,当时仙姑洞尚未成为朱仙姑的道场,但晋代道教人物许逊早被瓯民尊奉。他多么想自己和王子乔(周代)一样,得道成仙,骑上“缑山”之鹤,把南雁荡山景色看个够。

  李皋之后,有温州刺史路应、晚唐温州制置使吴璋以及谏议大夫吴畦。他们都来游过南雁荡山并留下诗篇。吴畦有诗题《登明王峰》:“明王嶻嶪与天齐,势压诸峰不可梯。霁雨孤钟云外度,叫霜群雁月中栖。仰观碧落星辰近,俯视红尘世界低。七尺灵光双蜡屐,石门金鼎谩留题。”

  吴畦,字祯祥,晚唐进士,官谏议大夫、润州刺史,山阴(绍兴)人。为避世乱,携家迁居今泰顺库村。吴畦曾登上南雁荡山最高峰明王峰。“明王”——来自佛教词语,大多是忿怒或恐怖的形象。罗汉“诺矩罗”住南赡部洲护持正法。当年愿齐和尚登上明王峰顶探寻雁荡,认为诺矩罗当住锡于此。可以说,没有明王峰,就没有南雁荡山的由来。

  现在明王峰也是喜好登高的探险者的一个热门景区。由晓坑石城或满田滃田均可到达明王峰。登上明王峰真的可以感受“仰观碧落星辰近,俯视红尘世界低”的境界。吴畦诗中的“孤钟”,现在可以在明王寺中直接体悟,可惜积水如塘的雁荡不复存在,无法聆听到“叫霜群雁”。“石门”“金鼎”都是明王峰附近的峰名,亘古长存。

  大唐最后一科(天祐丙寅)进士、温州本地人薛正明,向吴畦学习,为避梁主征召直接隐居顺溪、青街之间的大白云山。他留有诗题《游南雁荡》:“遐避山深自晦明,峨峨千态画难成。半空高挂龙湫瀑,万仞宏开金石城。日射岚光轻锁黛,泉飞竹径细鸣筝。隐山无路停骖问,拂拂清风两腋生。”

  白云山有大白云山与小白云山之分。大白云山近顺溪,小白云山近泰顺,它们刚好分列在莒水左右。薛正明这首诗含有吟咏明王峰景致的内容,其中“半空高挂龙湫瀑,万仞宏开金石城”,刚好对应明王峰。石城之上有南雁大龙湫,这景致靠近明王峰。诗中也写到自己的隐居地,大白云山中有金鼎峰、双挂漂、小龙湫、白云洞、停骖谷。其中白云洞,深窈可容百人,流泉竹径,相传唐末薛正明就隐居于此。而白云洞又被后人叫作“薛坑尖”。

  唐末过后,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平阳毗邻闽国,归属吴越国管辖。吴越高僧愿齐带着钱王的特殊使命,在南雁荡山区域创建十八庵堂,进行大规模的南雁荡山初期开发,迎来了名家巨宦、乡贤邑士的接踵脚步。学者诗人带着晚唐诗风的精思妙句走进了南雁荡山。

  吴越王钱镠之子钱元球亦在南雁荡山留下《游南雁荡》诗:“东风驿路马蹄香,晓起行春到夕阳。三月莺啼花柳寺,几家人住水云乡。名山不用问樵子,清世何须忧庙廊。且脱纶巾随洞客,紫箫吹月夜天凉。”“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南朝永嘉太守丘迟的书信,竟然写成了千古流传的绝妙文句。钱元球正是在这个时节,跨马走向南雁荡山的山水之路,眼见花柳藏寺、水云浮舍。

  平阳是唐末五代的乐土,民不见兵戈,农安于畎亩。南雁荡山更是南戒尽处之地,是隐居者的理想之所。作为皇家子弟,钱元球对于南雁荡山是了解的,沿途也无须询问樵子、渔夫。皇位由能力强大的七哥元瓘继承,用不着他担心朝廷之事。

  钱元球是《十国春秋》中有传的人物。他父亲武肃王钱镠因为军事斗争的需要,想把他作为人质交换给淮南杨吴政权。他尚年幼,死活不肯。惹父大怒,欲杀之。幸而后来事情过去了。钱镠也剥夺了他内牙亲军的职务,最后封个“大彭县侯”了事。

  继钱元球之后,其侄儿钱弘儇亦走进南雁荡山,有诗吟咏:“十年曾作雁山期,今日来看似故知。好鸟隔林歌侑酒,飞花绕笔索题诗。云霞眼底原无物,丘壑胸中似有奇。萝月松风清似水,何妨游衍咏归迟。”这首诗写得也工整,只是诗中三个“似”字重复。钱弘儇乃钱鏐之孙,二代钱王钱元瓘第二子。他曾出任静海军节度使、判军州事(兼温州刺史)。这首诗中,钱弘儇说自己十年来一直想念南雁荡山,来到此山如同故交重逢。山里悦耳的鸟声,可以为他助酒;飘落的花儿落在砚台边,好像要求他题一首妙诗;眼前的烟霞融入诗人的怀抱,激发出美妙的诗句;南雁荡山的“萝月松风”让诗人留恋,以致迟迟不忍离去。

  钱弘儇,字智仁,《十国春秋》对他有比较多的记载。他性喜简俭,善于骑射,能书有文。他任温州刺史时,“均徭役,罢淫祀”。他遣散府中的声伎,每餐以鲍鱼、菘菜入馔。后来,他调任福州。温州的百姓不愿他离任,至于“行啼巷哭”,有的甚至携家随其到福州。这些人被称为“随使百姓”。

  黄裳(1044-1130),字冕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元丰五年状元,官至礼部尚书、端明殿学士。他认为,平阳雁荡五代时已著,乐清雁荡乃祥符间(大中祥符1008-1016)始见,即平阳南雁荡山的开发比起乐清北雁荡山的开发和扬名早了100来年。

网络编辑:张超霞

平阳南雁荡山的开发扬名比乐清北雁荡山早了100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