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快讯 -> 列表

在现场丨网络时代,“家访”还需要吗?

2021年07月06日 14:27:38 来源:平阳县传媒中心

  本网记者 徐远虑 文/摄 编辑 宋淑莹

  转眼,腾讯体育已进入“暑假模式”,老师们也已在家访的路上。随着时代的进步,“点对点”“键对键”的联系、沟通方式正逐渐成为常态,但家访无法用网络替代,电话里的寥寥数语无法替代面对面的交谈。那么,家访期间,老师们要做什么?孩子和家长是什么反应?家访又能带来什么效果呢?

  上周六,记者跟随“县最美班主任”钱慧的脚步,一同走进学生的家,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一天家访13名学生

  7月3日一大早,天气较为炎热,钱慧的家访计划按时进行。“我们今天准备去13名学生的家,看看孩子们这几天在家的情况。”钱慧手里拿着七色中队暑假作业、暑假作息表,记者发现,每个孩子的家庭住址,她都牢记于心。在她看来,“很多孩子一进入暑假,就处于‘放飞自我’的状态,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作为老师,得教育他们要合理安排时间。在玩得开心的同时,也要学得开心。”

  

  

  “这两天在家有没有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可以到哥哥姐姐那,借下个学期的课本先预习。”“这个学期进步很大,马上就要六年级了,有什么学习计划?”在学生家中,钱慧详细了解学生的暑假生活情况和学习安排计划,耐心地向家长们介绍孩子一学期来的总体表现,还不时地与家长沟通育儿经验,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更好成长。

  其间,钱慧马不停蹄地一家接着一家走,“我们班有41个学生,如果顺利的话,一天基本能走13家。所以在家访前,我都会先规划路线,按照学生的家庭住址,分区分批家访,这样可以提高家访效率。”当天炎热的天气,让她脸上挂满汗水,略显疲惫,但只要一见到孩子和家长,就仿佛一下子充满了能量。孩子们期盼的眼神,家长热情招呼,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都让整个家访过程显得格外温暖。

  “通过家访,能够促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加深双方的相互了解,也能知晓孩子除在学校以外的另一面性格,更全面、更立体地了解孩子,每次家访都有新的收获。”家访后,钱慧要及时整理走访信息,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好在下一学期调整相应的教育措施,为每个孩子寻找更适合的教育方式,让每个孩子都能幸福成长。

  

  家访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家访,让孩子、老师、家长实现零距离沟通,促进心与心之间更近的倾听与诉说,这不仅仅是爱的传递,更传递着一份教育的力量。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正的教育其实是爱的教育。”在钱慧心里,给予学生无私的爱,是一名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要做的事情。通过家访过程中的交流,能够进一步培养师生间的感情,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心,促使孩子们有意识地克服难点,发挥他们最大的主观能动性,更积极、更有信心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

  

  

  钱慧是水头镇第四小学五年(1)班的班主任,自2008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她便一直在农村学校任教及担任班主任。15年来,她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家长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她便格外关注孩子的成长。

  “我们班上有位学生的家庭比较困难,平时她和家长从未提过。”在某次家访中,钱慧才知道,学生父母要靠不断打工来维持生计,她的学生则承担起了照顾弟弟的重担。得知此事后,她主动和家长商量,帮助他们申请到了政府的贫困补助。

  “家访,不仅仅是在寒暑假期间才开展,平时只要发现哪个学生近期状态不好,我就会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尽自己所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钱慧告诉记者,家访应该是教育常态化的一种体现,虽然平时可以通过微信、电话等高效便捷的方式与家长沟通联系,但往往总是以解决某个问题、告知某个信息为主,言简意赅,没有办法了解得更全面,只有面对面深入沟通,才能更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记者手记:

  家不仅是生活的地方,也是接受教育的重要地点之一。通过一天的体验,突然顿悟:这个时代,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家访!孩子的成长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和家长平时所观察到的都可能只是孩子成长的一个侧面,而通过家访活动,老师将孩子的多个侧面聚集起来,互通长项和不足,还原孩子成长的全貌,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力量和教师的关心,掌握自身成长的时机和节奏。家访,能够让教育方法更加鲜活,它以最传统的、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探寻教育的温度和深度。

网络编辑:周昌均

在现场丨网络时代,“家访”还需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