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历史 -> 列表

顺溪云祥寺的传奇

2021年04月21日 14:19:36 来源:平阳县传媒中心

  潘孝平 编辑 王秀华

  百里鳌江上游有一个千年老镇——顺溪。顺溪因秀水而名,凭险峰而胜,以明清古屋和云祥寺传奇而吸引着众多山外来客新奇的目光。人们在苍山白水之间徜徉,闲看野鸭戏水,漫观雾笼青林,心空自是悠然寥廓。当一通沉雄悠远的钟声在山谷腹地里弥散开来的时候,整个山乡集镇便显得越发娴静了。

  

  

  这是乡民们早已听惯了的云祥寺的晚钟,倦鸟投林之际按时敲响,这给斜晖脉脉的古朴山村平添了一种仪式感。云祥寺在当地乡民的心目中地位是十分崇高的,一如腾讯体育人之于灵隐寺,温州人之于江心寺。若是来顺溪做客,主人会热情地推介去云祥寺走一走。

  自顺溪镇区出发,循山麓沿大溪西行三里许,便抵山谷水口。水滨有一亭,沉稳典雅,名“居敬”,系温州书家马亦钊题撰。凭栏听水,但见溪涧里有杂石横卧,两水交汇激荡,甚是清扬悦耳。

  亭之畔有山岭,砌石为道。拾级而上,一袋烟的功夫就遇见一座硐桥凌空横跨于溪涧之上,气象十分雄浑。这是一道建造于元代的单孔石拱桥,是进出云祥寺的咽喉。桥长约20米,宽丈余,卵石铺陈,罅隙间杂草丛生,野趣天成。桥身拱券,用块石垒砌而成,呈圆弧状,显得洒脱自然。桥上清风习习,迎面有一方巨岩如屏矗立,石壁上镌刻着应景的“渡飔桥”三个大字,书法雄健,颇有颜筋柳骨。这是清光绪元年,国史馆纂修、温州名流孙诒泽游历云祥寺之时,应当地名士陈少文之邀而题写。在这深山幽谷一隅能赏读如许佳作,委实是一宗赏心乐事。

  独立岭头西北望,那色泽黟黑如铁的铁嶂峰壁立千仞岌岌可危,危峰之下,云祥寺依山就势而筑。大雄宝殿气势恢宏,普照塔左右高耸拱卫,精舍穆穆列布,逐层而上的寺宇飞阁流丹,层楼叠榭,一座宫堡式建筑群赫然在目。那青峰、碧树、红瓦、杏黄墙在流岚的扶疏浸染之下,云祥寺宛如与铁嶂峰融为一体,亦真亦幻,定格成一幅空灵飘逸的水彩画卷。

  在莽莽南雁荡山脉之中,寺院庵堂星罗棋布,这深藏于山长水远的云祥寺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处著名的丛林,这或许跟它那迷离的盛衰隆替史不无关系。云祥寺在鼎盛时期传说有僧侣百许,故有“百僧堂”之名。当地原住民世代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某一刻,天昏地暗,铁障峰骤然大崩塌,云祥寺瞬间被飞砂走石掩埋,夷为平地。今寺院内外洞穴交错,巨石断裂杂陈,这种峰谲岩怪洞诡的独特地貌,让人依稀可辨地震过后的痕迹。也许土著传说并非空穴来风,我想。清光绪《云祥寺祀产碑记》记曰:“铁障峰之麓有云祥寺废墟在焉。先是同治间耕者挖其岩隙得香炉一、铜烛台二、铜铙二,刻有‘至正七年’四字,始知寺为元时所建。”这一座始建于1347年的古寺,直到清康熙年间重建,这有案可稽,不足为怪。只是人们悬疑于云祥寺遭遇悲壮的浩劫,到底是“很久很久以前”的哪一朝代?这是乡民心中挥之不去的千古之问。

  云祥寺自元季肇建以来,到清初重建之前,这300年间平阳县域曾经发生过两轮地震。民国《平阳县志》载,“明正德十二年(1517)四月甲子,地震。浙江金乡卫自是日至七月己丑,凡十有五震。”“万历三十二年(1604)十一月九日,地震有声,屋瓦有堕地者,五邑(永、乐、瑞、平、泰)皆然。”云祥寺究竟毁于哪一次地震,抑或泥石流等其他原因,这已无从考证,面对当前鸿图华构的云祥寺,人们的疑问或许早已释怀了。

  说到云祥寺的再度兴盛,是绕不开乡贤陈少文的。公元1881年春夏之交的一个午后,邑人陈少文拜访云祥寺,眼见禅院年久失修,已然破败不堪,遂决意勠力襄助重建。尔后,其与寺僧英禅联袂担纲,鸠工庀材,仲夏时节成就七间禅房。时寺院旁有一个一米见方的奇异石洞,洞口夏透凉风冬冒暖气,陈少文借此天然灵境缔造一方优雅的四角闲亭,以冷暖咸宜之意,名“二宜亭”。由是禅院焕然一新,有亭翼然,云祥寺的香火日益旺盛,陈少文欣慰之。翌年八月下旬,陈少文盛邀温州名儒孙锵鸣进士乘竹簰东来顺溪赏玩。主人设酒筵以竹豚野味敬客,宾主言笑晏晏。在顺溪逗留期间,孙锵鸣携宋恕父子一行三人游览了云祥寺。他们在云祥寺山门之下途经一个天然石室,甚是好奇,便驻足详察。石室一丈见方,由两块大岩石架构,一石竖立为壁,一石似鹰嘴凌空成屋顶。鹰嘴岩下有小洞向山体内延伸,深不可测,冬有暖风夏凉爽,寺僧便置石板为座,成游客歇脚休憩的上佳场所。孙锵鸣心生欢喜,欣然为之题名“燠馆凉台”,且意犹未尽,又以《招凉洞》为题赋诗曰:“一石齖然作狮吼,一石僵立鞭不走。游人六月来此间,凄栗顿忘火云厚。却道严冬转奇温,冰雪不入土囊口。土人告我互惊诧,阴阳二气理难剖。我闻唯唯曰否否,万山深处别一天。人世炎凉此何有!”

  孙锵鸣作别云祥寺后,他的题字永远留在石壁上,诠释着个中奥妙,成为石室的点睛之笔,而他的诗歌则在乡民们的口中广为流传。谁料想18年后,他的儿子孙诒泽又慕名而来,又在石室侧畔的岩壁上留下墨宝。孙家父子珠联璧合,为山寺的人文内涵添加了浓墨重彩,令云祥寺蓬荜生辉,这当中少不了陈少文的牵线搭桥,功不可没。民国六年(1917),时值陈少文六秩大庆,为感念陈先生的再造之恩,云祥寺特树“陈少文先生六十肖像赞”碑,以彰其德。这样的“画像碑”在平邑他处是相当罕见的。

  一个晴好的春日,我进山寻静,再度登临云祥寺。禅房里磬声叮叮,梵音嗡嗡,山外的尘嚣一如袅袅香烟飘散,此刻我心从容。庭院中那一棵从大岩缝里长出来的菩提树,苍翠挺拔,在春风丽日里宠辱不惊,它的自在令人好生羡慕。鸟鸣涧,水流白,寺声阵阵起,置身于这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明人刘遵宪的诗句:“谁开石壁礼金仙,缥缥层楼结构难。清梵漫疑云外度,香台真向雾中看”,不禁掠过脑海。下山时,途经岭头,我不自觉地回望,在心底默默地祝愿这一座曾经罹难的古刹明天安好。

网络编辑:雷鹏

顺溪云祥寺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