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议事厅 -> 列表

家长们,你今天“打卡”了吗?

2020年12月07日 16:03:34 来源:平阳县传媒中心

  本网记者 林子婧 编辑 宋淑莹

  作业打卡、运动打卡、健康打卡……近年来,“帮孩子作业打卡完成任务”的话题逐渐成了教育热点。对不少家长来说,每天定时作业打卡早已成了生活中必做的一件事。

  翻翻朋友圈,家里有孩子的,对这些都不陌生:“某某某运动打卡第34天。”“某某阅读打卡第17天。”“某某某每天1分钟演讲第24天。”虽然作业打卡的方式快捷直观,有家长表示通过打卡的方式,孩子更有自律性了,但也有不少家长对此持怀疑态度,觉得各种打卡是“家长作业的新变种”。有家长吐槽:“每天要四五次打卡,为了不忘打卡还专门定了闹钟。打卡成了最重要的作业,感觉作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打卡。”

  

  幼儿家长:为了帮孩子“打卡”,手机内存升级

  每周一至周五的15时30分以后,朱女士的手机就开始响个不停。不用看也知道,在她女儿萱萱的班级作业群里,家长们开始陆续给孩子交语音或视频作业了。

  萱萱今年刚上幼儿园中班,按照规定,老师并不布置书面的家庭作业。没有书面的家庭作业,不代表朱女士就能轻松。据了解,萱萱的作业基本都是读绘本、亲子游戏、跳律动操类的作业。不同的老师布置了不同形式的作业,家长负责给孩子录制后在群内提交。

  “有些老师规定得很仔细,如果有不对的地方也会指出来,但是有些老师很少点评,最多在群里提醒一下孩子需要注意的知识点。”朱女士说,19时许是群里的“集中打卡时间”,经常在短时间里涌入上百条语音或者视频,手机瞬间“刷屏”,她也不知道老师能否一一看到群里的作业。而且,孩子的作业群她也不敢屏蔽,但是手机不停地响,真挺烦的。为了不打扰其他家长,她尽量每次就提交一遍。

  朱女士还告诉记者,这些视频、音频等占内存都挺大,为了给孩子的作业打卡,她刚刚更换了一部新手机,内存从以前的64G直接升级到256G。

  

  小学生家长:不“打卡”难获奖励,“亚历山大”

  幼儿园的孩子每天打卡不轻松,大一点的孩子需要打卡的作业更多。

  作为小学三年级孩子的家长,毛女士已经在群里坚持“阅读打卡65天”,如果能够坚持到期末,就可以获得“书香家庭”的荣誉称号,孩子也能因此获得“小星星”奖励。毛女士告诉记者,学校里发起了“21天养成阅读好习惯”活动,要求以家庭为单位参加,每个家庭都需要参加,并且要连续在群里阅读打卡,同时定期分享阅读书目。最低挑战是“21天”,打卡的时间越长,孩子获得的“小星星”就越多。除了发送孩子的阅读照片外,还要求发送父母的阅读照片,有时候还需要发表阅读感受。

  “有时候忙起来真不想打卡了,天天阅读打卡比在单位上下班还要累。但是断一天,就算是挑战失败,不能获得‘书香家庭’的表彰,这属于给孩子扯后腿。”毛女士说,她特别佩服群里有些家长,已经连续打卡超过了100天。虽然阅读是好事,但是天天这样感觉“压力山大”,为了不错过打卡时间,她和孩子爸爸甚至单独设了闹钟,每天晚上定时提醒。

  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家长发现,打卡这一现象更多地出现在小学学龄阶段,初高中的家长很少需要打卡交作业。

  不过,对于不少小学阶段的家长来说,孩子学习的一切皆可打卡:背诵课文、背古诗、阅读、练字、读英语,跳绳仰卧起坐等运动也要打卡。如果遇到素质教育质量监测之类的,还要唱歌打卡、画画打卡……这还不包括各种综合实践类的打卡,例如垃圾分类、做家务打卡等等。此外,有些校外培训班也会设置各种打卡。

  

  老师:“打卡”的初衷,是为了培养孩子自律性

  作业打卡究竟是好是坏,学生、家长们的疑虑又该如何解决?采访中,有不少老师认为,要求作业打卡是为了培养学生自律的习惯,还能增加课外师生互动,帮助孩子提高学习积极性。

  “打卡是学校和老师的一种管理手段,也是提高孩子学习效率的一种形式。”腾讯体育某公立小学的三年级班主任陈老师告诉记者,打卡的出发点是好的,老师把打卡运用到学生的学习和作业中,确实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律性。但在现实中,如果家长和学生觉得有焦虑、压力和逆反心理存在,最后转变成三方受累或颇受争议的因素,可能与老师布置的打卡任务过于复杂繁多,让孩子和家长疲于应付、孩子的学习动力不足,自我学习要求过低等因素相关。

  “不少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心理上觉得打卡是不属于自己的任务,但实际上孩子的教育除了学校教育外,还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陈老师说,在他看来,老师可以通过适当、适度的打卡要求,掌握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但频率最好不要过勤,这样不利于师生之间的磨合。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几门主课联合打卡,避免太繁琐。

网络编辑:雷鹏

家长们,你今天“打卡”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