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历史 -> 列表

历任太常丞、少卿、太常卿—— 明代平阳人陈昧

2020年08月21日 10:10:37 来源:平阳县传媒中心

  蔡新祥 编辑 王秀华

  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在削平群雄后登基称帝,建元洪武,国号大明。明朝建立之初,百废待兴,人才奇缺,急需能人志士为其效力。明太祖谓中书省臣:“国家用人,当各因其才,不可一律也,不然人才不尽其用,而朝廷有乏人之患矣。”因此,明初于用人一事不拘一格。察举、学校(监、贡)、科举,为三大官吏来源,而前元降明的官员,亦予以任用。

  元代平阳州为浙东重镇,科举兴旺,人才辈出。明初,在朝廷的征诏令下,出仕新朝者颇多,任高官者亦不少,有浙江按察使余奎、翰林院修撰孔克表、四川参政林升、大理寺卿汤宗、广东参政陈克正、临江府同知张著、礼部郎中方子深、工部主事顾华等人。

  余奎、孔克表等人,方志均有记载。而在《明太祖实录》有记载,曾历任明初太常司丞、太常少卿、太常卿、河南参政等职的平阳人陈昧却未入方志。下面,笔者讲一讲陈昧。

  

《明太祖实录》卷之六十七

  

  乐清教谕湖州总管

  陈昧,字元礼,元明之际温州之平阳人。陈昧的资料主要见载于《明太祖实录》卷之四十四、五十四、六十五、六十七,以及《国朝列卿纪》卷之一百三十一、万历《太常续考》卷七中。

  关于陈昧,隆庆《平阳县志》、乾隆《平阳县志》、民国《平阳县志》均载有“陈元礼,乐清教谕”。道光、光绪《乐清县志》载:“教谕,陈元礼,平阳人。”

  陈昧曾任湖州路总管。其间,他的主要政绩是修建湖州府学。据《湖州古代史稿》载,湖州府,至正十七年(1357),张士诚部将潘元明奠基;海陵人唐志大(官职不详)营建大成殿、两芜、戟门;湖州路总管陈昧修建讲堂、门廊,兴办教育。

  至正二十六年(1366)八月,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统率20万大军攻打张士诚。张士诚以平江(今苏州市)为中心,以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腾讯体育(今浙江省腾讯体育市)为羽翼,抗拒徐、常的进攻。徐达部先攻湖、杭,切断张士诚军部粮道。湖州城内因粮饷不继,降者甚众。十一月初五日,湖州援绝势孤,久困城中的湖州守将李伯升终投降。张天骐、陈昧等打开城门,降于徐达。至此,湖州之役宣告结束,徐达部大获全胜。

  陈昧是儒士出身,任职教谕,总管多年,精明强干。因为他是主动投降,加上当时朱元璋政权人才匮乏,所以被朱元璋任命,担任修编《大明律》的议律令(当时,左丞相李善长为律令总裁官),后任太常司右丞。

  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大明王朝正式建立。陈昧任礼官,后改任江西按察司佥事,后逐步升迁至太常左丞、太常少卿,直至擢升为一把手太常卿(正三品),后担任河南行省参政(正二品)。就目前所知,陈昧是平阳人在明初朝廷职位最高的官员。

  

《国朝列卿纪》卷之一百三十一

  

  官至太常卿掌祭祀礼乐

  太常寺是我国古代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秦时称奉常,汉以后改称太常寺、太常礼乐官等。据《太常续考》载,明代太常寺,掌祭祀礼乐之事,总其官属,籍其政令,以听于礼部。凡天神、地祇、人鬼,岁祭有常。先冬十二月朔,奏进明年祭日,天子御奉天殿受之,乃颁于诸司。天子亲祭,则赞相礼仪。大臣摄事,亦如之。凡国有册立、册封、冠婚、营缮、征讨、大丧诸典礼,岁时旱涝大灾变,则请告宗庙社稷。

  陈昧为明朝效力期间,历任太常丞、少卿、太常卿等职。据《太常续考》载,初,吴元年(1366)置太常司,设卿,正三品少卿,正四品丞……洪武初,置各祠祭署,设署令、署丞。后改各署令为奉祀,署丞为祀丞。二十年改司为寺,官制仍旧。

  陈昧于洪武元年(1368)任太常丞(正五品),洪武三年(1370)初任少卿(正四品),不久即擢任太常卿(正三品)。据《明太祖实录》载:“乙巳,以太常寺少卿陈昧为太常卿,任以忠为少卿,杜环为司丞。”而陈昧的主要政绩与贡献便是在明初参与了国家礼典的制定。他与当时的大儒宋濂、刘基、王炜、冷谦等人,在明代国家礼典的创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对明朝的祭祀礼制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明人黄瑜说:“定郊庙诸乐章,裁定为多。”

  《明太祖实录》中记载了多条陈昧于太常卿任上的政事与上诏建议。洪武三年癸酉(二月十四),太常少卿陈昧奏:“按《周礼》,‘孟冬祀司民、司禄而献民数、榖数,则受而藏之’,盖民食皆命于天,故民数有拜受之礼。今圜丘郊祀,宜以户口钱粮之籍陈于台下,礼毕,藏之内府,以见拜受民数、榖数于天之义,亦圣朝一代之制也。”于是,上命中书省臣:“凡行郊祀礼,以天下户口钱粮之籍陈于台下,祭毕,收入内库藏之。其天下城池、山川、地理、形胜,亦皆图以成书,藏之内府,以垂久远。”庚午,礼部尚书崔亮、太常少卿陈昧等言,旧制朝贺之礼,赞礼者既唱三,舞蹈讫复,三唱,山呼。而群臣拱手加额,与乐工军校齐声称万岁者,三近,改拟山呼为赞呼。百官应之曰:“天辅有德,曰海宇咸宁,曰圣躬万福。”臣等窃谓殿廷之礼,至于尊严,赞呼之际,贵呼齐一。今百官三呼,应声讙哗不齐,诚为失仪。况山呼故事循行已久,甚为严肃,宜仍其旧从之。丙辰,诏太常卿陈昧等,奉安阳王神主于盱眙新庙,徐王神主于宿州新庙,俱祀以大牢。仍制王所服衮冕、王夫人冠服与币帛焚之。其尊爵器皿,并以银为之,仍置礼祭所正一人,从八品,永为庙守。祭祀象征着国家典章制度之精华。陈昧对明初祭祀礼乐、朝贺之礼等时有建议与上诏,而洪武皇帝对其很是信任,其建议基本都得到允可、诏办。

  太常卿任上,陈昧还推动了“国家祭祀”。“国家祭祀”是指各级政府主持举行的一切祭祀活动,包括皇帝在京城举行的一系列国家级祭祀礼仪及各地方政府举行的各种祭祀活动。

  所谓“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明太祖明确认识到“谨百神之祀,乃国之先务也”。太祖谓太常卿陈昧曰:“三皇庙,前代帝王大臣都不亲祭,只叫几个医人在里面看。一年两遍祭,岂不是亵渎。今议得停当来奏。”于是(陈)昧等参考前代圣帝贤王,于陵寝祭祀。

  

《太常续考》卷七

  

  为官有为终能善终

  陈昧在太常卿任上尽职尽责,很得朱元璋信任。据《太祖实录》:“洪武四年秋七月,河南行省参政孙楧坐事免,以太常卿陈昧为河南行省参政……仕元为湖州路总管,入国朝选议律令,除太常司丞。上初即位,为礼官,改江西按察司佥事。入为太常少卿,升太常卿。至是授河南参政。”

  上述讲的是,洪武四年(1371)七月,陈昧被朱元璋外放调任河南行省参政。行省参政,洪武九年(1376)前行省参知政事省称。据《明史·职官志》载,洪武九年,改浙江、江西、福建、北平、广西、四川、山东、广东、河南、陕西、湖广、山西诸行省,俱为承宣布政使司;罢行省平章政事、左右丞等官,改参知政事为布政使。其时,行省参政与后来的布政使下属参政有所不同。明兴之时,朱元璋政权曾在浙江、江西、江淮、湖广等行省设平章及左右丞。然而,建元、洪武之后,行省只设参政以下文官,故参政实是一省最高长官,也就是后来的布政使。陈昧从正三品太常卿外放担任一省之长正二品河南行省参政,职务的擢升也体现了朱元璋对他的信任与器重。

  洪武九年(1387)正月,河南参政陈昧为燕(王)府右相。明初特重师傅,而诸王师傅亦慎其选,凡王府长吏等官,皆选饱学之士充任。时朝官与王府官并未分为两途,中央、地方大僚出任王府官比比皆是。亦有王府官员升任中央与地方大员。

  从陈昧任官的表现看,虽曾效力于张士诚,但在入明后,为官有为,深得朱元璋的信任与器重。虽然他在入明以后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与成就,但这种低调为他赢得了较为安全的处境,也为他赢得了保全自身的资本。

网络编辑:张超霞

历任太常丞、少卿、太常卿——  明代平阳人陈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