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化文学 -> 列表

又到端午时

2020年06月24日 14:27:21 来源:平阳县传媒中心

  郭小祥 编辑 王秀华

  记得自己正儿八经过端午节的日子好像是在读小学的时候,大约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光景。节日未到,我便开始数日子。那些约定成俗的仪式和有趣的节日场景,是儿时最向往的乐趣。记得德国作家洛蕾利斯说过:“有仪式感的人生,才使我们切切实实有了存在感。”

  端午节前,父母最是繁忙。他们忙于备货,迎接端午的来临。端午必吃粽子,母亲却不擅长包粽子。她常常请来左邻右舍的大妈、婶子一起来包。粽叶必得挑那些宽大,带着自然清香味的原生态叶子。包之前,得让它在水里浸泡到泛着绿莹莹的光泽。粽馅有蜜枣、蚕豆、五花肉、咸蛋黄……品种多样。不同馅的粽子,母亲用不同颜色的线缠绕。忙乎了一上午,粽子总算包制完毕,放入高压锅里蒸煮。随着“呲呲呲呲”的欢叫声,粽叶的香味裹着糯米的甜味儿直钻到鼻子里。我顿时感觉肚子在“咕噜咕噜”地叫,于是不时地问母亲,“什么时候可以吃啦?”母亲不紧不慢地说:“只有待到粽子熟透,高压锅不冒气,才可以起锅。”我只得眼巴巴地继续等着。

  煮粽子的时候,母亲将几天前采摘的艾叶、扶芳藤、忍冬藤、淡竹叶等草头洗净入锅,放入少量盐,先大火煮,再小火熬。当草头的味儿都熬出来渗入汤中,母亲才在锅里加入鸡蛋、鸭蛋,继续熬。如今回想,那蛋的滋味绝对不逊于网红茶叶蛋。

  记得那时候,我们几个兄弟姐妹分到的鸡蛋都是装在彩色丝线编织的蛋兜里。找小伙伴碰蛋是我最喜欢的游戏。“啪”,你撞一下我,“咚”,我敲一下你,看谁的鸡蛋更硬。战败的小伙伴只能扁扁嘴,大口大口地把蛋给吃掉。其实啊!碰蛋讲究的是技巧,窍门把握了,鸡蛋就战无不胜。

  爸爸早早就调好了雄黄酒。待到中午把我们几个孩子召唤过去,在每个人的头上、额头上都点上雄黄酒。然后,他就在房前屋后每个角落喷洒雄黄酒。虽然我们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但觉得挺好玩。爸爸告诉我,端午节用雄黄酒能驱除蚊虫、避鬼邪、杀百毒、祛病强身。我后来在《清嘉录》看到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说雄黄酒可入药解病、解毒。炒端午盐是很重要的事。母亲和姐姐事先把鱼腥草、小花黄堇、野山楂、陈皮、连翘、桔梗、麦芽等杂七杂八的草药跟大量食盐搅拌在一起。端午盐的炒制时间须在中午十一时到十三时,据说这个时辰炒出来的端午盐才有奇妙的功效。受了风寒、内伤食积、寒热吐泻的人只要摸出一把端午盐,用开水泡开服下,症状就会缓解。

  大人们忙忙碌碌地准备好吃的、用的后,一大家子便围在饭桌前,品尝各式各样的美食。孩子们大快朵颐,大人们也悠闲地坐着品尝美食,那真是人生中难得的美好时光。

  如今,我人到中年。那样热闹的端午节,想来已是很久远的事情,自家的孩子却没有经历过那么隆重的端午仪式。而我自己也整天忙于生活,时间都花费在了“琐碎”之中。其实,我不会包粽子、识草头。端午节到来时,我最多去买几个粽子,摘一回杨梅,吃一顿好吃的。很多传统、有趣的东西,正慢慢地从生活中淡去。人们对传统习俗的热爱和尊重似乎越来越淡薄,节日的仪式感在小家庭中也越来越弱化。忽然想起洛蕾利斯在《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感》一书中提到的“不是为他人留下什么印象,而是自己的心在真切的感知生命,充满热忱地面对生活”。是的,生命中那些温暖的氛围总是引发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文化的认知与重视。

网络编辑:雷鹏

又到端午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