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历史 -> 列表

所以获众心 即此是仞墙 元末周嗣德在平阳内政治理史实考略

2020年05月29日 11:32:00 来源:腾讯体育

  陈斌

  元末,至正十四年(1354)冬,周嗣德为浙东同知副都元帅,以行省之命摄守平阳州事。至正二十三年(1363),平阳州被方国珍部攻陷,周嗣德部实际割据平阳九年多时间。其间,周嗣德曾卖力地征赋贡漕,为摇摇欲坠的元王朝输血,也曾在平定小股义军、抗御方国珍部进攻的同时,“革蠹弊,平讼狱,布宽政,行义役,与民休息”,使平阳成为当时的“一方乐土”。

  

  布宽政

  周嗣德及其部下在平阳州时,革蠹弊,平讼狱,布宽政……民国《平阳县志·人物志》载:“甲午(1354),浙东道宣慰使恩宁普来镇温,求可属任州事者,佥荐嗣德可。恩宁普问所以可者,佥曰:‘嗣德官海口,龙江书院迩其治所,久废无能葺。嗣德初至,谒先圣,立劝灶户新之,柱悉易以石,不半岁告成。亭民项德兄弟积为民患,以赂结权势,前后场官少忤之辄遭反噬。嗣德竟发其奸罪,论如法。海口之俗,岁正月,千百为曹,聚东郊掷石,谓之禳祈,伤肢体不恤。有司痛绳以法,莫能禁,其来久矣。嗣德悬榜约束之,无一人犯者,其俗遂革……’”可见,周嗣德在海口场担任盐司令时,就惩恶绅,破陋习,安定社会秩序。治理平阳州后,他及部下陈文儁、孔旸等人也是如此。民国《平阳县志·人物志》载:“方州之新破也,里中凡欲讼曲直者,悉诣文儁所,文儁为处平,多得其当,咸服去不怨……时平阳行枢密院判官周嗣德行州事,旸不矫以为异,不比以为同,事无大小,一裁以法,君子称其识大体。”

  

  重农桑

  周嗣德在平阳州的策略是固守一方、保境安民,因此比较注重农业生产。民国《平阳县志·人物志》载:“自是州人安于耕凿,以供租税矣。”程世京《元故枢密院判官周侯祠堂记》也载:“十年之间,易涂炭为袵席,起呻吟为讴歌,民阜物育,庶几承平。”但在粮食稍有好转之际,他就将粮食运往京师,供元朝政府使用。民国《平阳县志·人物志》载:“庚子(1360)夏,闻京师旱,遣弟绍德漕运粮二万五千石上供,顺帝嘉之,赐龙衣一袭及上尊酒,真授行枢密院判官,阶奉议大夫,而官诚德以昭信校尉、温州路总管府判,官绍德敦武校尉、同知州事,麾下士锡命有差。”

  

  兴水利

  平阳位于东南沿海,境内平原大多是冲积而成,时常受到海水侵袭,堤坝失固,且一些河流淤泥堆积,须要疏通。周嗣德执政平阳州间,数次组织人员,兴建水利工程,重筑江南东西二塘,修建仙口与沙塘陡门,造福于民。民国《平阳县志·建置志》载:“外塘,自江口邱家步即下步,南岸沿海而东至斜溪为东塘,自三峰至朱家站为西塘。元大德元年,海溢,东塘坏。九年,提控都目滕天骥修筑之,寻坏。延祐五年,知州张仁方修筑,间会郡守赵凤仪经视其地,申命增筑乃完,名护安堤,西至横浦案,即黄浦。江南岸,直抵楼石五十馀里。至正间,周嗣德重筑东、西二塘。”“至正壬寅,风潮,(沙塘陡门)复圮,周诚德率三乡民重修。”程世京《元故枢密院判官周侯祠堂记》也载:“(周诚德)忧旱涝之病民,则治沙塘、仙口二陡门以利之。”苏伯衡(字平仲)《故元中奉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周公墓志铭》载:“(周嗣德)拓海堤若干丈,广二丈,崇半之。”

  

  赈饥民

  元末,平阳天灾人祸频发。据民国《平阳县志·杂事志》载,(至正)十二年(1352),饥;十三年(1353),疫;十四年(1354),饥;二十二年(1362),大风,海溢;又姜凖《歧海琐谈》云,时连年荒旱……同时,百姓造反,盗寇纵横,军阀混战,战火纷飞。民国《平阳县志·杂事志》载:“顺帝至正十三年(1353)癸巳春,山寇纵火,坊郭村落多煨烬。冬,闽寇侵境,副元帅吴世显调温州路兵守松山,至州摄州事。卜颜颇严毅,有戍卒悍于市,卜颜械以警众。韩虎儿等遂谋作乱,推千户所吏陈安国为首……十二月十五,(韩虎儿)冒雨抵瑞安,侵晓至温州,杀吴帅世显。其所任治兵平阳者亦被戕,遂据路城叛……是冬(至正十四年),闽括寇焚劫松山分水岭,直抵州治。万户晁恭廉被伤而遁,官吏皆降……十五年乙未正月,寇犯松山。时闽括之寇蔓延四境……八月,民团郭王莫率部从击剧寇李师金、翁瑞于黄浦江。冬,又败金安三、吴邦大等于镜川,获之……十六年(1356)丙申正月,走别寇葛兆,获酋金龙十。十月初一日,闽洋黄檀贼大掠金乡界,上由司马洋,下掠四十六、四十七等都,杀男女千百馀人。”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此时,周嗣德正忙于赈济灾民、收拢人心,保一地平安。苏伯衡《故元中奉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周公墓志铭》载:“左丞由是器公(周嗣德),倚公讨贼安民,给以粮五百石,勉令就职。人皆以兵以食不足,沮公无行。公曰:‘父母之邦也,受命立行。’随以所给粮赈饥民,曰:‘事无急此,不然皆盗也。’”苏伯衡《故元承德郎、江浙等处行枢密院判官周公墓表》也载:“(周诚德)遂披棘荆,拾瓦砾,树城堑濠,招集流散,存恤困穷,远近之民皆安于田里,而无杀掠转徙之苦。”

  

  崇学校

  周嗣德在平阳州执政期间,非常重视教育。他兴建蛟川书院、径川义塾等,教化士民。元代各县“先儒过化之地,名贤经行之所,与好事之家出钱粟赡学者,并立为书院”。周嗣德也在现万全三都王村附近创办了蛟川书院。民国《平阳县志·学校志》载:“交川书院,元州守周嗣德建。万全乡三都旧有蛟川里,应即其地。”陈高《重增学田记》也载:“元帅昔为司令海口,尝新龙江书院,今又始作交川书院于平阳,其兴学之绩,率多有可记者。”他曾在现水头建造径川义塾。民国《平阳县志·学校志》载:“径川义塾,在四十四都径川,今水头地。元参政周嗣德建,旋废。”高旸《重修儒学记》载:“前江浙参政周嗣德建径川义塾,以亡僧陈大千绝继田园二百馀亩,籍其租为养,未几塾废,公按籍悉入于学。”周嗣德还曾修缮学宫。当时,平阳学宫在县治东南三里凤凰山,元贞元年,升为州学,至正十五年(1355),周嗣德为摄平阳州事后,马上着手修缮。民国《平阳县志·学校志》载:“至正十五年(1355),知州周嗣德于庙学皆葺修之。”陈高《重增学田记》载:“至正十四年(1354)冬,浙东同知副都元帅周嗣德以行省之命摄守州事。既芟寇盗首,葺庙学殿堂门庑,易敝为新……”周嗣德拨予学田,保障学宫的正常运行。其弟周诚德也捐出五十亩土地为学田。陈高《重增学田记》载:“(周嗣德)爰拨都事张君锡旧所经理陈至东乡田五十亩及谷若干石。其弟同知平阳州事诚德闻而伟之,亦以田五十亩归诸学,且籍其入,专为师弟子廪膳费,而伻来征记于予。”径川义塾停办后,周嗣德又将径川义塾二百余亩土地划归学宫。

  

  建神庙

  当时平阳是个自然灾害多发且战争频繁的地方,百姓大多信仰神灵,常祈求神灵免除灾祸,保佑家人平安。周嗣德在平阳修建东岳行宫、城隍祠、广福宫、天后宫等神庙,以便百姓在战乱中进行“神道设教”的祭祀活动。苏伯衡《故元中奉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周公墓志铭》载:“又兴土木之功,官署、孔子庙学、东岳行宫、城隍祠、广福宫悉复其旧。”民国《平阳县志·神教志》载:“天后宫,在岭门。元至正间,知州周嗣德建。”

  

  修州署

  平阳县治官署在平阳南门内,西晋太康年间置。其后,先后在北宋熙宁八年(1075)、南宋绍兴九年(1139)、南宋嘉泰四年(1204)数次毁于火,而后数次复修。元元贞元年(1295),平阳升县为州,州治官署仍在该处。至正十四年(1354),州署被流民占据。据民国《平阳县志·人物志》载:“至正癸巳,闽括贼侵境。副元帅吴世显遣军御松山……而政乖其方,任用非人,变在旦暮,毒且及民。嗣德诣江浙左丞铁里帖木儿所言状,请豫为计,不报。嗣德归,不旋踵而陈安国戕世显,其所任治兵于本州及瑞安者悉被戕……闽括贼遂陷分水关,直抵州治,官吏皆降……市民之黠者,跳踉以相附和,弱者不能自立,四封之内胥而为盗者十六七。”至正二十年(1360),周嗣德重新修建州署。民国《平阳县志·建置志》载:“至正十四年(1354),毁于寇。二十年(1360),知州周嗣德重建。”

  周嗣德在当时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内政,保障一方,安定社会秩序,有利于生产恢复和发展。故苏伯衡在《故元中奉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周公墓志铭》中评价周嗣德时写道:“文武周公,厥猷克壮。天矜于民,俾作保障……公既至止,奋其戎兵。招降讨逆,内谧外宁。凡厥士女,有室有家。尔艺黍稷,我种桑麻……征从其薄,刑从其轻。追还旧观,百废具兴。先圣之居,明神之庐。出治之所,栋宇渠渠。忧彼水旱,为民之病。以畚以锸,河渠攸浚。虞彼潮汐,为民之患。乃疆乃理,作之畔岸。维民休戚,系公存亡。”刘基在《赠周宗道六十四韵》一诗里也评价周嗣德,“所以获众心,即此是仞墙。”

网络编辑:周昌均

所以获众心 即此是仞墙 元末周嗣德在平阳内政治理史实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