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部门播报 -> 列表

科技为民 奋斗有我!写在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2020年05月29日 14:26:41 来源:腾讯体育

  本网记者 周兆奕 编辑 黄佩佩

  今年5月30日是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县科协再次聚焦腾讯体育的基层科技工作者,挖掘他们在平凡岗位默默无闻、鲜为人知的故事,把他们在劳动、奋斗、奉献中的真实感人事迹呈现给大家,大力弘扬践行“爱国、创新、求是、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走在前列,进一步激发腾讯体育科技工作者创新争先的热情,激扬新时代温州人精神,为加快建设温州大都市区副中心而奋斗。

  

  让更多人吃到南麂大黄鱼——县科协挂职副主席、县畜牧兽医中心防疫站站长蔡西栗

  “从接到国家级农业产业特色强镇的申报通知至今,我们就积极配合,主动加强与各有关企业的交流和对接。通过各方努力,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吃到南麂大黄鱼。”蔡西栗说,到平阳已经8年了,在这期间,他一直致力于南麂岛大黄鱼的品牌培育,一二三产业融合和电商平台建设等。2019年11月,他牵头开展的南麂岛海洋牧歌田园综合体项目被列入2019年市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获得市级财政补助3000万元,此次《平阳县南麂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方案》又成功通过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批准,不仅开启了南麂镇农业产业强镇创建之路,更是南麂大黄鱼产业转型提升的大好时机。

  

  

  2012年,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蔡西栗,通过人才引进,成为腾讯体育农业系统的一名得力干将。2016年,在原平阳县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经济科工作期间,他协助南麂大黄鱼成功“游上”G20腾讯体育峰会的餐桌,开展了南麂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等相关工作。成功举办了浙江省深远海设施养殖装备研发应用和产业化发展合作项目对接会,为我省首个深远海设施养殖装备落户平阳奠定了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年度中央财政深水抗风浪养殖网箱建设工作中面对上级政策不明朗以及南麂养殖户未取得合法养殖证书等问题时,他带领科室成员积极协调,先后5次到原省海洋与渔业局争取政策支持,确保2016年度中央财政深水抗风浪养殖网箱建设项目顺利落地。

  为了使大黄鱼产业稳步发展,2017年,他积极筹办并成立平阳县南麂岛大黄鱼协会,促成大黄鱼养殖企业抱团发展。作为首届协会秘书长,他牵头制订了《南麂生态大黄鱼养殖规范》,不断推进大黄鱼质量的提升。2018年,他带领科室成员日夜奋战,在短短2个多月内就完成了2018中国平阳首届南麂大黄鱼节的筹备和举办工作,完成了南麂大黄鱼摄影大赛、温州生态大黄鱼南麂论剑、南麂大黄鱼品鉴会、南麂渔耕体验等一系列活动,引得中央电视台、浙江新闻联播等众多媒体纷纷前往现场报道,通过首届南麂大黄鱼节的筹办还为海水养殖业招才引智,中国工程院麦康森院士成功入驻浙江碧海仙山海产品有限公司,并建立了“南麂大黄鱼”院士工作站;“南麂大黄鱼”还作为温州市市长推荐的唯一农产品亮相省农博会,进一步提升了南麂大黄鱼知名度和美誉度。

  

  甘做群众健康的守护者——县中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周炜栋

  “呼吸系统疾病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让呼吸系统疾病不再困扰,是我们所有人的心愿。”长期在一线工作的周炜栋不忘投医救死扶伤的初心,无论是禽流感席卷而来、甲流爆发,还是新冠疫情突袭,每一次,他都率先垂范、毅然投身到疫情的最前沿,勇当“逆行者”。

  

  

  从医15年的周炜栋,毕业于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05年8月至今一直在平阳县中医院工作。“到医院后,一直在普内科工作,主要诊治中风、脑出血等症状。为了不断适应医疗行业的变化,促使自身转型升级,2013年底,周炜栋主动申请到浙一医进修呼吸专业。坚持跟随浙一医的医师在实践中学习。一年时间内,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他逐渐掌握了各呼吸类疾病的起因及基本的病理过程。为了充分利用有限时间学习,他平均一个多月才回家一趟。

  一年后,周炜栋学成回到县中医院,陆续开展了无创机械通气技术、经鼻高流量氧疗技术,并引进了床旁支气管技术,为呼吸科的专科化建设舔砖加瓦,也填补了县中医院这一系列技术上的空白。2019年,他在平阳地区率先开展肺康复治疗,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生活质量。

  “年初援鄂的经验告诉我,中医在康复方面的优势很大,而中西医结合,则更有利于病人康复。接下去,我们将不断开展学习培训,提升年轻医生的专业技能,同时引进临床经验丰富的人才,做好中西医结合的文章。”周炜栋回忆,在新冠疫情期间,很庆幸能把学到的呼吸科知识派上用场。主动请缨前往到武汉抗疫期间,他冒着被感染的风险,给患者做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采集咽拭子等,为的是与死神抢时间,挽救更多的生命。隔离病区笼罩着病人的焦躁、不安与恐惧,他只有用一句句鼓励、一个个拥抱给患者带去关怀、带去战胜病魔的信心,甘做群众健康的守护者。

  

  用更优质专业的护理知识服务病患——县中医院ICU护士管珊珊

  见到管珊珊时,她带着口罩,穿着白大褂,看起来很瘦弱,很难将她跟省护理学会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逆行援鄂优秀护士”的形象联系起来。但就是这么瘦弱的姑娘,却拥有面对死亡的勇气,从阎王手中抢人头的护理技术和一颗慈爱的的心。

  

  

  1994年出生的管珊珊是平阳县中医院ICU一名年轻护士。2017年,她通过考录,如愿进入了平阳县中医院工作。根据护理部的精心安排,她在外科、内科、儿科等几个科室轮流进行实习。一年后,她选择了ICU。

  ICU跟其他科室不同,它是守护危重病人的最后一道防线。厚重的大门里,24小时亮着灯,各种各样的管子和机器,维持着脆弱的生命。有时候,管珊珊在休假的时间,医院电话就来了。“ICU是危重症患者集中的地方,要求有强烈的责任心,还要掌握熟练的技术。”管珊珊说,ICU工作异常忙碌辛苦,但是当患者从死亡线上被拉回,安全转送入病房时,那种欣慰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她被这种工作状态深深吸引。

  ICU的工作经历,让管珊珊比别人经历更多的生死画面,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对她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但即使把内心修炼得强大,用平常心来对待病患与家属之间的生离死别,也总有些时候,让她觉得遗憾。为此,她努力去学习,一有空闲,就会上网查阅、研究一些医学书籍,更新知识。工作之余,她还经常到到鳌江一社区的养老院去做公益。

  在今年的新冠疫情期间,管珊珊被派往武汉抗疫最前线,这对她来说,既是挑战也是荣誉。为了更好地投入工作,完成这项光荣使命,管珊珊含泪剪青丝。“当时也没想那么多,看到通知后,就想着,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有责任和义务去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援鄂期间,珊珊负责ICU的相关工作,不仅要照顾病重患者吃喝拉撒,还要对她们进行心理疏导。每天,她要为患者输液、抽血、测量生命体征等,虽然辛苦,但是也学到了很多。

  管珊珊说:“护理人员是医疗事业中重要的一员,患者的肯定,是我们最大的成就和动力。现在走在街上,有些人知道我是从武汉回来的,就很热情地跟我点头问好,我就觉得很骄傲。”

  

  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温州塑包龙头企业晨光集团副董事长王可智

  第一次见王可智,很难将他与温州塑包龙头企业晨光集团副董事长的身份联系起来,1990年出生的他,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讲起公司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他侃侃而谈:“去年,我们集团的产值达到13.5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3.58%。”

  

  

  2009年,王可智赴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求学。学成回国后,他积极投身于温州晨光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建设中,引领企业开展品牌建设、产品和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节能减排和行业发展等工作。作为温州晨光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他将在国外所学的先进理念和知识融入到企业的发展实践中。在技术上加大人员学习培训计划,确保产品质量做到精益求精。在他的帮助下,公司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塑编行业二十强企业,温州市百强企业等荣誉。

  从早期单一的水泥、化肥包装袋,到食品粮油包装袋,再到现在的大包装吨袋,和便携式精美软包。王可智不断推动企业加大技改和研发投入把产品做活。企业建立晨光高分子塑编包装材料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完成了一系列“零土地”技改和“机器换人”项目,在更新设备的同时,注重生产环节的打通,淘汰高能耗落后设备,采用引进节能环保型的圆织机和拉丝机等配套生产线设备;全面对拉丝机(电量节约25%)、圆织机凸轮(电量节约10%)、粉碎机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投入100多万元对车间线路和照明灯进行全面更新、改造,可节电约8%,为职工安全生产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同时,王可智还推动企业开展信息化、数据化的建设,持续投入企业ERP建设,促进部门的协调性,对生产环节进行数据监控,使产品最优化。积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在全国行业范围内为萧江塑编塑包发声。此外,在2019世界青年科学家(温州)峰会——平阳塑编塑包产业技术对接会暨第二届中国塑包纺织产业高峰论坛上,王可智带领公司人才团队与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首席专家宋文波签订了合作意向协议。

网络编辑:周昌均

科技为民 奋斗有我!写在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