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化文学 -> 列表

读书“三式”

2020年05月27日 10:34:50 来源:腾讯体育

  陈宜 编辑 王秀华

  世人读书分三种。

  其一谓之用口眼读书。书自眼入,自口出,眼口之间仅方寸,得之迅,失之捷,一目十行,有口无心。如小和尚习经,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又如小和尚撞钟,例行公事,不知为何读书,要读何书。

  如此读书之后,便成人云亦云。但凡有公共舆情发生,其亦愤愤然发声,以彰其道义之高尚。倘若问及来龙去脉或何其然也,则默不作声或不知所云。不了解孰是孰非,以立场代替说理,以情绪代替观点,但觉自己正义凛然,于万千人之中有其“伟岸”之身影,仿佛间若上帝化身、道义典范,便可生杀予夺。殊不知,恰是被别有用心之徒利用,成为舆情战场之炮灰。此皆口眼读书之祸也,入于眼,发乎声,不走心,不思忖,听风是雨,拾人牙慧。

  如此识字读书反倒不如不识字读书,因为识字读书便受了印刷品或者传媒的蛊。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其二谓之用头脑读书。用头脑读书是绝大多数人人生进阶的重要方式。“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因为书中自有颜如玉、黄金屋与千钟粟。读书是最重要的手段和途径,学而优则仕,位极人臣、富甲一方才是目的。

  用头脑读书,学问入于眼,经大脑思忖驻乎心,然后外化为学历和能力。所学知识则成为通往成功道路上的“敲门砖”。所学之道要不要成为行为的指导思想,人们往往会“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但是拿与不拿的标准是对自己是否有利,短期有利还是长期有利,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在这三个问题的拿捏上,用头脑读书之人往往拿捏得非常精准。用头脑读书之人智商极高,往往是各行各业之精英,于社会规则厘定上也尽心尽力,但缺乏大道义的担当和社会终极责任感,或迫于外在压力或迫于内心私欲,总体上维持着社会的相对平衡。

  但是,他们如果滑向道德之深渊,往往会煽动用口眼读书之人,让他们为自己的私利“冲锋陷阵”。“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之本性逐利避害,这无可厚非,但是不可损人利己,利己的同时也应利人。用头脑读书,往往将个人之“利”置于天下之“义”之前,或者以天下之“义”为名,行个人之“利”。

  其三谓之用生命读书。所谓用生命读书,是用所学知识造福于社会,将所学之道用于指导自己的行为,将天下之道义作为最高的行动指南,甚至用生命捍卫、践行道义。用头脑读书之人活在当下,而用生命读书之人活在当下,活在历史之中,也必将活在未来。他们的言行折射出崇高的人格,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空里熠熠生辉,屈原是,司马迁是,杜甫是,文天祥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也是。

  子曰:“君子不器。”应该说,君子不是“不器”,而是“不止于器”。不器之君子正是用生命读书之人。他们追求道义,为众生谋福利,不顾个人之私利,乃至生命,但时常被误解,被冤枉,被别有用心之人栽赃,甚至在历史的长河里久久不得平反。司马迁活得憋屈,屈原死得悲壮,袁崇焕、谭嗣同死得也很悲壮。他们很多时候活得憋屈,死得悲壮,但他们不在意。既然选择了道,为道献身,死得其所。

网络编辑:张超霞

读书“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