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化文学 -> 列表

平阳十大历史文化名村评选(一)

2019年11月20日 10:19:23 来源:腾讯体育

  平阳建县于西晋太康年间,历史文化悠久,历代名人辈出,今年2月被确认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为进一步挖掘、保护、宣传平阳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平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县委宣传部联合县民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县传媒中心等单位策划推出“古”系列评选活动。

  前段时间“十大历史文化名村”评选启动,各乡镇共推荐了19个村参评。从今天起,将在本报分期一一展示参评村的风采(排名不分先后)。读者也可直接关注“文荟平阳”微信公众号,参与投票。投票时间为2019年11月17日0时~2019年11月23日24时,每个微信号每天可进行一次投票点赞。

  

  腾讯体育镇鸣山村

  

  

  鸣山村始建于东晋年间,位于腾讯体育镇北首,有510户人家,常住人口4000多人。该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商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建村于东晋年间,凭借平瑞塘河的发达水系、万全平原粮仓,南宋时发展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富裕之村、人才辈出之地。

  千年古村,依山傍水。鸣山村素来有“古屋多,古树多,名人多”的特点,现保留完好的古建筑有南宋武状元蔡必胜纪念馆、蔡云祥宅、陈宣墓、马九宫、东岳庙等,村内现有文物保护单位、文保点和历史建筑达20余处。2016年被评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目前,正积极申报中国传统村落。

  2017年,鸣山村依托省级文明村、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和美丽乡村“月亮工程”项目,大力建设基础设施,主题河道建设、美丽庭院、外立面改造,水幕电影、主入口景观提升等工程相继完工,村庄环境大大改善。同时,引入“鸣山陶院”“平阳蛋画”“太平钿剪纸”等,打造鸣山村非遗文化产业孵化基地,带动了村集体经济。

  

  腾讯体育镇南丰村

  

  

  南丰村地处平阳县城岭门南坡(又称坡南),明清时期,在半山庵下建有县(谷)仓,因仓址位于县城南隅,故称南丰仓,后渐以南丰为村名。

  现在村域内有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一是”师儒侍养”牌坊,建于明万历年间,为四柱三间楼式仿木结构,雕工精湛,形象逼真。二是通福门,为平阳县唯一保存至今的古城楼,清代建筑。此门原为浙闽交通要隘。三是东岳道观,始建于宋治平三年(1066),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曾钦赐“圣寿”匾额。道观建筑有四进与左右厢房等,总面积5000平方米。道教文献《委羽山龙门宗谱》称该观为浙江省重点道观之一。四是平阳县烈士公墓,1956年1月建造。原为古新罗庙遗址,总面积1465平方米。叶廷鹏、郑明德等革命先烈的遗骸安葬于此。

  此外,创办于1902年的平阳县中心小学是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的母校。建于1939年的平阳县第一中学、县教师进修学校、广播电视大学平阳县工作站、腾讯体育镇第一中学、县电影公司、县工人文化宫、平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等文化教育单位设在村区内。

  

  鳌江镇塘北村

  

  

  塘北村在塘川八景之中,全村主要由周、王、陈、董等24个姓氏组成,史上有“先有上园周,后有平阳县”之记载。

  塘北村素有“鳌江红区”之称,因1949年武装民兵赴鳌江伪政府缴枪解放而名。早在1949年2月,塘北村就建立了村党支部,现村里健在的地下党员有3名。塘北村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中医药人才辈出,医药世家“上源周”以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而名扬平苍两县与福建等地,周家老中医其后人从医者众多。

  塘北村也是文明古村,现有保留着256年之久的2棵小叶古榕树和192年之久的上园古殿,保留着周家宗祠旗杆夹和三退屋前旗杆夹,乾隆11年丙寅1746年建的古桥,周梦江故居等。

  塘北村历来注重教育。到目前为止,该村已有大学生100多名,其中,本科学历以上70多名。同时,塘北村也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村里80岁以上老人有58人,102岁高龄的百岁老人周程娟丁太婆仍健在。

  

  鳌江镇厚垟村

  

  

  厚垟村位于鳌江之北,横阳之东,东塘河之侧,南靠丰山,昆鳌大道贯彻而过,犹如列岛,四周河流环绕,村民沿岸而居。

  走过千年岁月,厚垟村依旧有着粉墙黛瓦的朴素、星罗棋布的神秘、田园风光的恬然,素有“聚宝盆”“水墨江南”“南浦诗乡”等雅称。古有南宋至明清时期的陈岩、陈经、徐启荣等官宦乡绅,晚清有平阳诗界领袖陈南溟和有着浙南李清照之称的女诗人钱蕙纕及著名诗人陈乙、黄青霄,近代有务垟小学创始人儒医陈迪生、鳌江名人陈氏革命三姐妹。

  鳌江东塘自古著名,人文荟萃,繁衍千年,由名士陈岩(《平阳县交通志》中的南宋时期人物),举一家之力修筑的十里东塘古驿道,更是记载了厚垟千年故事和记忆。清嘉庆年间,著名学者鲍台父子尽召横阳文人骚客名流宴游东塘,环桥丰岫间,吟诗作赋存念,郫筒往来无虚月,成了一段民间佳话流传至今。

  现保留比较完整的古迹包括建于明清时期5间400平方米的陈乙书院和钱蕙纕故居遗址门台,占地约为1200平方米的200多年老宅大院黄青霄故居等。

  

  鳌江镇钱仓村

  

  

  钱仓村北靠凤山,南临鳌江,系浙闽交通要道。南宋著名诗人陈与义、陆游曾经此留下著名诗句。著名北宋爱国将领黄友、进士林待聘家族、元代著名学者史伯璿和晚清金钱会领袖赵起等众多历史名人,都在史书上千古留名。2015年,曾被列入省历史文化村落。

  钱仓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晋时已成村落,五代时期为集镇,北宋时为温州四大名镇之一,南宋时称平阳二大驿站之一(前仓驿),乾隆年间改为钱仓。历史上几易其名,曾有凤林乡,前仓镇,钱仓乡,钱仓人民公社,钱仓镇之称,2011年并入鳌江镇称钱仓社区钱仓村。

  钱仓山岩石众多,千姿百态,惟妙惟肖。一年一度的清明会市热闹非凡。钱仓清明文化节在以往清明会市的基础上,增加了“风华钱仓”民俗巡街、“古城钱仓”非遗展示、“唱响钱仓”清明晚会、“传承钱仓”祭拜活动、“美味钱仓”百家盛宴和“风光钱仓”摄影比赛等等项目。该活动被列为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经过千年的风雨洗礼,钱仓仍保存着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址和名胜古迹。现有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点、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明文化节、黄隆泰糕点技艺、金钱会起义故事)。

  

  水头镇内岙村

  

  

  内岙村以前称(杉桥里)三桥里,后称北山岙,晋朝建村至今有千年历史。据初步考古挖掘发现,早在一千年前的唐宋时期,就有先民在内岙一带繁衍生息。

  人文蔚起杉桥里。南宋时期,内岙所在的杉桥里科甲联翩,居住在这里的朱氏族人文武兼修,俊彦辈出。据民国《平阳县志》《欧南朱氏通志》等有关史料记载,相继走出朱嗣宗、朱熠、朱应举这3个武状元,8个文科进士,11个武科进士。

  人文古迹装点美丽内岙。内岙人文古迹有3处,包括是内岙的谢氏大屋,始建于清光绪年间,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内岙广济庙又称内岙宫,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三个井”,始凿时间现已不可考,估计至今已有两百年时间。

  传统工艺代代相传。内岙村曾有过辉煌的传统旱烟种植和加工历史,相传始于三百年前的清康熙年间。当时,谢朝书、谢朝遴兄弟字温州城西迁居内岙,带来了旱烟种植和加工技术后,村民们便开始大规模种植旱烟。

  内岙的手工制作皮带也始于1979年,是北港地区最早手工制作皮带的地方之一,包括竹刀、编刀等手工皮带制品,工艺大致分为裁皮、磨边、推光、打孔、针扣等流程。内岙银店“打银”工艺,与谢氏老屋有一样的历史。

  (以上信息来源于各候选村的申报材料)

网络编辑:雷鹏

平阳十大历史文化名村评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