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省一大召开80周年·足迹】红村凤林
来源:腾讯体育发布时间:2019-07-23 10:22:46

  本网记者 陈宗禹 编辑 王秀华

  

省一大旧址马头岗 邓子建 摄

  

  每次探访红村凤林,灵魂都受到难以言喻的震撼。当我在山下仰望冠尖山,胸中油然升腾起敬意。当我踏上当年挺进师将士走过的红军古道,禁不住屏住了呼吸。当我仔细端详陈列馆中那一件件饱含沧桑的革命文物,不禁勾起无尽的衷肠——这一刻,青山不语,大地低伏,我仿佛看到了漫山遍野红旗招展,听到了万千挺进师将士摇旗呐喊。

  阳春三月,在凤林,走红军路,跨红军桥。村头,桃花飞红,梨花泛白,百年樟树,苍翠矗立,徜徉在历史时空中领略红村的熠熠光华,寻访红色历史旧迹。一栋有年份的老房子,因为见证了一段历史,令人难忘。

  这是一座建于清嘉庆年间的两进木结构平房,鹅卵石铺成的院落显得简洁大方,中堂悬挂着的几块匾额,显示了老屋的古朴厚重,这就是当年红军挺进师的驻地。刘英和粟裕两位首长在这里领导了轰轰烈烈的闽浙边革命事业。屋前一石碑,镌刻着“工农红军挺进师及闽浙边省委驻地”红色大字,在葱茏的绿色中格外亮眼。沿着台阶拾级而上,轻步迈入,堂屋里还陈列着当年战士们使用过的大刀长矛、土枪等,还有历史照片和手写的革命标语,诠释着80年前发生在这里的那段峥嵘岁月。

  为什么凤林这样的山沟沟会有燎原的革命之火?是什么让原本沉默封闭的山民迸发出气壮山河的革命勇气?巍巍冠尖山,默默马头岗,不知能否解答我的疑问。

  我仔细翻阅了相关资料,对凤林有了粗浅的认识。1935年2月,根据中央指示,在政委刘英和师长粟裕的率领下,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先头部队和突围部队为基础,正式组建红军挺进师并深入浙江,先后开辟浙西南、浙南游击根据地。1937年11月上旬,红军挺进师就是在凤林村这座被称为“六份内”的老屋前,召开了全体党员大会,宣布番号正式改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粟裕任司令员,刘英任政委,准备开赴抗日前线。1938年3月,粟裕率领浙南红军将士近500人,在距离“六份内”老屋不远处的水尾宫举行了北上抗日誓师大会。如今,水尾宫门前路仍叫“誓师路”,路边的桥被命名为“红军桥”。当时,省委机关和红军挺进师司令部、浙南特委机关、平阳县委机关都进驻凤林村,凤林成为当时省委宣传发动群众、传播革命知识、培训干部、领导抗日救亡工作的指挥部。

  凤林不仅仅是挺进师及抗日救亡工作的指挥中心,它还有另一个重要标签,那就是中共浙江省一大的召开地。冠尖,当年省一大召开的地方,如今一片祥和安宁。今天,听从内心的指引,我来到了凤林冠尖新楼前,拜谒凭吊当年革命者指点江山的斗志和顽强的决心,重温当年那种磅礴的精神。

  1939年7月21日至30日,肩负着全省19000多名党员的重托,来自浙南特委、宁绍特委、金衢特委、处属特委等支部以及省委机关的26名代表,齐聚凤卧凤林和马头岗。在这座叫新楼的民居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浙江党组织召开的唯一一次全省党代表大会,对于统一和加强浙江党的领导,巩固党的组织,坚持团结抗日,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座新楼,见证了那段历史。如今,会址还是按照当年的场景摆设,站在代表们开会坐的简易木板凳旁边,面对鲜艳的党旗,80年前那场决定浙江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会,又异乎清晰地浮现眼前:仿佛听到了省委书记刘英在会上所作的充满斗争经验、胆识和魄力的铿锵之言,看到代表们就会议内容所作的热烈精彩的讨论。

  省委之所以把省党代会放在平阳北港地区凤卧凤林这么一个山沟沟召开,是因为这里曾是红军挺进师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根据地,是抗战初期国统区隐蔽的红色基地。这里的党组织和群众经过了长期的革命斗争,有了顽强坚韧的意志和丰富的斗争经验。为使大会顺利召开,中共浙南特委和平阳县委做了大量的安全保卫和后勤保障工作,大会最终圆满成功,胜利闭幕。这样大规模、长时间的会议,国民党当局竟毫无觉察,这是浙江革命保卫工作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是党群关系血肉相连、亲密无间的生动体现,也是平阳党组织和群众对浙江党的建设的一大贡献。

  行吟在凤林这片红色土地上,总是有许多让人回味、让人感慨、让人唏嘘的往事。在这一片逶迤的苍山翠岭上,历史,向我们叙说着温婉,叙说着豪放,叙说着忠贞,也叙说着雄强。那些壮怀激烈、绮丽多姿、可歌可泣的故事,一个个、一幕幕,老是在眼前、脑海浮现,让人遐想,令人神往。

  从冠尖山下来,我依然心潮起伏,就像鳌江之水,奔流不息。红村凤林,这个载入史册的名字。红色、奋斗,是它的本色,是不变的初心。我们重温这段红色历史,是记录,更是精神的传承和激励。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