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历史 -> 列表

乡贤王理孚开发南麂助建平中

2018年09月10日 10:53:19 来源:腾讯体育

  陈肖粟

  王理孚(字志澄,又称志澂)先生为近代平阳著名乡贤。11岁从刘绍宽学,“先后五十年,不易他师”,不负乃师厚望。平生为家乡奉献多多,不胜枚举,为平阳经济文化诸事业作出重要贡献。其开发南麂、助建平中,更是青史留名。

  南麂岛位于平阳东南海面。明朝为避倭寇,岛民移于内地,诸岛几绝人烟。明末清初,郑成功举旗抗清,曾在岛上驻兵。其后200余年,清政府始终未加管辖。光绪年间,瓯海关派员勘察,南麂引起邑人注意。瑞安、平阳分疆,海上以南麂北麂为界,但南麂各岛又为瑞安协水师汛地。宣统元年(1909)夏,王理孚当选为省咨局议员职务,秋选为常驻议员。民国元年(1912)回平阳任参事,参与组织共和党及竞选国会议员。时瑞安垦牧公司收南麂各岛报为瑞有。此事引起王理孚极大关注,“余爰引证图志及营县档案,呈部力争,奉令平垦南麂,瑞垦北麂,其事遂定”。王理孚凭一己之力,挫败瑞安垦牧公司抢垦南麂图谋。分疆确定后,王理孚即申报垦殖。

  是年8月,王理孚成立南麂渔佃公司。初垦时,渔佃寥寥数十人,米盐等日常用品均由鳌江运往。次年,在大沙岙三盘的石壁上,挥笔写下“民国癸丑年11月王海髯由此登陆”十五个大字。筹划集资2万元,置船护航,筑沧浪草堂,自号“海髯翁”,后撰有《海髯诗》。其作《南麂六咏》其二称:“草堂南北两高峰,手植青青十万松。近海多风能几活,仅存鳞甲渐成龙“。至民国20年(1931),岛上移民近万,成立南麂乡,隶属小南区。《南麂八咏》其七称:“乘桴浮海意堪伤,错被人呼作大王,虚耗黄金庸左计,千家渔稻已成乡”。

  永嘉名宿刘景晨为《海髯诗》作序称:“平阳县东南海中有南麂岛,环小岛十数,皆荒区也。海髯诗为南麂作者前后十四首,诗注颇详。所居鳌江,东与南麂隔海相望。光复以前,为开荒之计;光复以后,弃官而经营之。其初至也,芜陋若不堪翦理,岛上渔佃寥寥数十人。天下难事成于有志者之决心。规其始而策其终,动用累万金,费心力垂二十稔。至于今,林林焉岛渔千数百户,平阳县于是始置南麂乡焉。夫开疆拓土,非常之事功也。风涛凌厉之中,草棘蒙蔓之域,村之庐之,以至于今,有田畴焉,有学校焉。”

  1949年大陆解放,国民党县政府迁往南麂。1954年5月4日,蒋介石曾在蒋经国和时任国民党国防部长俞大维等人的陪同下,前往上下大陈岛后经南麂岛巡视防务。国民党平阳县政府副县长章春参与接待。现在南麂岛被称为“碧海仙山”“贝藻王国”,1990年被列为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又成为名闻遐迩的旅游胜地。南麂岛作为海上明珠,愈加璀璨。王理孚若九泉有知,相信欣慰有加。

  1936年,刘绍宽年届古稀。王理孚作《奉寿厚师七十》四首,诗称“五经都讲井纷纶,邹鲁当年盛海滨。大匠斧斤无朽木,名山事业待传薪”,披露继承乃师振铎传薪心愿。1938年,抗日战争面临危难关头,平津沪宁相继沦陷,在各地就学的学生纷纷返里。王理孚三子载栻、六子载纮也回到鳌江,并分别担任平阳青年救亡团和鳌江分团团长。2月,平阳青年救亡团在鳌江创办临时中学,陈德煊任校长。为支持抗日救亡,王理孚提出把南麂岛的产权捐赠给该校作为基金。由于临中师生常从事救国运动,屡遭国民党右派干扰,迫于形势,不久宣告停办。1938年3月,在县长徐用的倡议下,召开平阳中学筹备会议,商议办校。其时,王理孚正式提出,将南麂渔佃公司之资金及收入捐归县政府,作为平阳县立中学基金。于此,刘绍宽《厚庄日记》及民国报刊、档案曾有所记载:

  《厚庄日记》1938年3月30日载:“午前十时,县政府开县立中学筹备会,到者王志澂、叶青(教育科长,新登人)、马翊钧、金翼云、张迪生、温秉民、吴勃、鲍昕、陈德煊、陈陶庵及余等十四人,加推委员十人,连县长共廿五人,陈子琳、陈铎民均在内。”5月16日载:“午后短睡少顷,县以开会来招,及往,到会者有二十人左右,殷诰之弟及张树森皆到。决定校址在钱仓,拟并东、西寺为之,而寺移于北山殿,未知可行否。”1938年8月20日载:“王志澂来访,因县立学校事,今开会也。” 1939年2月22日载:“午后至(黄)梅生家。梅生昨往志澂处,将南麂充公事办妥。少顷,徐县长亦来,谈至晚始去。”

  1946年编《平阳六年》载:“二十七年(1938)冬,徐县长筹划,并得王君志澄之协助,以南麂山全岛产权充作基金”。《平报》1939年1月6日第三版载:“探悉该校基金系由邑绅士王志澄先生捐助,南麂山渔田公司产业租息一年计三千元,现已派员接收,编拟计划及预算,呈厅核示。闻该校拟于二月一日招考新生,暂设一年一级,学额定六十名,惟校长人选,尚未决定云。”

  1938年12月,校舍建筑委员会成立,大家推选徐用、张真园、朱君爽、吴家桢等人为建校委员,并择定以坡南学宫旧址为新校址,动工建新校舍。1939年2月,120名初一新生暂借县立城区中心小学(今平阳县小)礼堂为临时校舍,分两个班开学。徐用认为,抗战时期,中学生必须具有军事抗敌知识,特开设军训课,自任军训教官。1941年5月,新校舍大楼竣工落成,大楼正门的“平阳县立中学”校名为国民党元老李济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任国家副主席)题写。1942年4月刘绍宽逝世。1946年,众门生以王理孚为首,集资在平中后山建造刘公堂,纪念这位浙南学界的爝火者。

网络编辑:雷鹏

乡贤王理孚开发南麂助建平中